正当系外行星的搜寻似乎成为2010年无可争议的时髦研究领域时,宇宙微波背景(CMB)正在天文学和宇宙学领域崭露头角。上个月,牛津大学的罗杰·彭罗斯声称他在CMB的同心圆图案中发现了循环宇宙的证据,暗示我们的宇宙只是它之前(以及之后)存在的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如今,另一组研究人员声称CMB包含了与我们自身同时存在(且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其他宇宙的证据。
由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提出的新证据,基于“永恒膨胀”(eternal inflation)模型,该模型的前提是我们宇宙是一个更大且不断膨胀的多重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宇宙存在于一个类似宇宙泡泡的结构中,与其他同样存在于各自泡泡中的宇宙并存,而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可能与我们的宇宙大相径庭。
如果永恒膨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宇宙和其他宇宙在过去可能在更大的多重宇宙中激烈碰撞,而这些碰撞应该在CMB中有所体现(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因此对于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来说,它具有长远的历史记录价值——如果研究人员知道该寻找什么的话)。
伦敦大学学院的团队一直在寻找CMB中的“宇宙伤痕”,以表明其他宇宙曾经与我们的宇宙发生过碰撞,并且声称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的数据中发现了这些伤痕。WMAP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测量CMB的温差。如果这些斑点确实被发现是“宇宙伤痕”,那么它将极大地支持存在其他宇宙并且这些宇宙曾经与我们的宇宙碰撞的观点。
但这只是一个很大的“如果”。如果彭罗斯早期的CMB发现具有指示作用,那么要证明或证伪这些基于WMAP数据的说法将极其困难。幸运的是,正如《技术评论》(Tech Review)所指出的,正在进行的普朗克(Planck)任务将很快为天文学家提供CMB的更清晰图像,使他们能够希望证明或证伪一些这些宇宙学理论。在那之前,现在正是将海量CMB数据集中的统计异常归因于复杂的宇宙学理论的时机。
对于热衷于宇宙学的读者,可以点击此处(PDF格式)查看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论文。也欢迎您在下面的评论中阐述您自己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