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伪科学或简单的民间传说,但预知能力——也就是说,不仅仅是预测未来,而是实际感知未来的能力——最近在一些科学界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康奈尔大学教授达里尔·贝尔姆(Daryl Bem)的一篇题为《感受未来》(Feeling the Future)的研究论文,展示了一系列旨在实证检验人类心灵预知和预感能力的实验,并取得了一些统计学上显著的结果。如果他的结果在其他地方得到复制,可能会改变研究人员对大脑、时间感知及其局限性的看法。
这并不是说街头算命先生真的能看你的手相,或者一个人仅仅通过努力思考就能看到未来。但是,贝尔姆的实证、直接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确实具有感知未来的一些能力。这项科学研究足够扎实,贝尔姆的论文被收录在享有盛誉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该杂志将很快发表这篇论文。它还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上获得了相当长的篇幅介绍。
贝尔姆对被称为“psi”(意为“目前尚无法用已知物理或生物机制解释的异常信息或能量传递过程”)的研究,试图探索和解释预知(对未来事件的意识)和预感(对未来事件的情感预感)。为此,他对1000多名康奈尔大学学生进行了九项实验。
要深入了解贝尔姆的方法论,您可以访问他的论文预览(PDF)。但他的方法论贯穿始终:采用一种已知的对特定刺激的心理反应,然后将其颠倒过来,使刺激出现在反应之后,看看反应是否仍然相同。结果并非压倒性的,但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例如,在一项实验中,贝尔姆收集了10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他们使用电脑系统玩一个游戏,屏幕上显示两个窗帘,受试者必须选择哪个窗帘后面藏有图片。其中一些图片内容是中性的。其他的图片则由计算机从半色情和色情照片的数据库中随机选择(嘿,看起来科学并不无聊)。
结果是:当一张色情图片隐藏在窗帘后面时,受试者能够以53.4%的准确率准确识别出它在哪扇窗帘后面——这并非巨大的统计学差异,但显著优于随机猜测的50%准确率。对于非刺激性图像,准确率不高,大致与纯粹的统计学几率相符。这表明受试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感知到在它发生之前即将出现的色情刺激。
在另一项实验中,贝尔姆颠倒了“启动效应”,即在受试者识别图片为积极或消极之前,对其进行潜意识提示。贝尔姆发现,在展示图片之后——而不是之前——进行潜意识提示,受试者仍然能够更快地对图片进行分类,就好像大脑知道潜意识提示即将来临,尽管它还没有发生一样。
我们还不会宣布世界被颠覆,但其他认知研究人员正在关注贝尔姆的工作。显然,已有数百人请求提供复制包,以便其他科学家能够重新测试贝尔姆的实验,看看结果是否一致。如果结果一致,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对自身认知的看法。但你已经知道我要这么说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