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葬礼可能包括在巨鸟上举行的仪式盛宴

大约15000年前,人类在埋葬死者时可能曾食用大鸨。
a large bird with brown, gray, and white plumage walks in an open grassland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尽管其种群高度破碎化。图片来源:© Rudmer Zwerver。

大约15000年前生活在如今摩洛哥的古人类,在埋葬死者时,可能曾举行过仪式,享用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鸟类。在非洲大陆最古老的墓地之一,最近发现的大鸨(Otis tarda)被屠宰的骨头,暗示这些鸟类在当时具有文化意义。这些发现的详细信息刊登在一篇最近发表在《IBIS》杂志上的研究中。

进入鸽子洞

大约14700年前,一群人生活在一个如今位于摩洛哥的洞穴中,并在那里火化死者。这个被称为塔福拉尔特洞穴(Taforalt cave,或 Grotte des Pigeons)的遗址,埋葬了30多位古人类。在此期间,猛犸象仍在北方草原上游荡,而绵羊还要大约5000年后才会被驯化

这群人正处于从半游牧生活向更定居生活过渡的时期。研究他们墓葬中发现的其他物品,能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他们作为社群的日常生活和文化。

此外,洞穴中的环境条件保存了骨骼、工具以及大量的生物材料。能够获得这类 DNA 证据,使研究人员能够构建更详细的生活图景。早先的研究发现,他们除了吃麻黄(一种药用植物)外,还食用杜松子和橡子等其他食物。

[ 相关:被肢解的头骨指向冰河时代的食人族。]

最新发现表明,他们的葬礼仪式包括大鸨。鸨是地球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雄性体重通常可达约44磅。鸨至今仍然存在,但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非部分地区。在这个洞穴中发现的新证据证实了这些鸟类在非洲大陆的悠久历史——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人类重视。

“我们看到了大鸨与一种强烈的文化联系,因为人们不仅将它们放入墓葬,而且有证据表明他们也曾食用它们,”该研究的合著者、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解剖收藏品高级馆长 Joanne Cooper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认为这是葬礼仪式的一部分。这似乎是一种宴会安排,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仪式性进食。”

一场古老的仪式性宴会

地位最高的墓葬中,发现了被肢解和烹饪过的动物骨骼。一些墓葬中埋有野羊的头骨,但有一个特别的墓葬中发现了胸骨,这是一只带有切割痕迹的大鸨。研究团队认为,这证明了当时存在类似于如今感恩节或圣诞节享用的火鸡一样的宴会。

大鸨遗骸反复出现,表明这些鸟类具有文化重要性。捕捉和准备这些动物需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表明是仪式性宴会而非日常行为。

cuts to a bone from a giant bird
在古人类墓葬中发现的大鸨骨骼显示有切割痕迹和屠宰证据。图片来源:© 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种群体行为,涉及人们必须付出额外努力去获取的特殊食物,然后在某种特殊场合下消费,”Cooper说。“大鸨的栖息地并非洞穴周围的山地,而它们被发现的遗骸却在那里。他们必须徒步前往平原捕捉大鸨,将它们带回洞穴,进行准备、烹饪和食用。特殊场合就在于它们与这些墓葬有关联。”

与大鸟一起的生活

大鸨通常栖息在开阔的草原和农田,需要大片不受干扰的土地进行繁殖和生活。它们的繁殖通常在三月进行,届时雄性会向雌性展示自己。它们在被称为“求偶场”(lek)的区域,通过精心设计的展示和激烈的战斗来争夺雌性的关注。

由于需要大片空间,它们本身就很容易受到人类干扰,而且它们也因食物和运动而被捕猎。这种捕猎和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严重破碎化。

如今在非洲看到的唯一种群在摩洛哥,该物种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的。这个种群与西班牙的种群关系密切,但也在基因上有所区别。尽管如此,生物学家们对于大鸨在北非生活了多久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在摩洛哥西北部,大约有70只鸟生活在两个小区域,但这一新证据表明它们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几代人之前。


研究团队希望,这项揭示古人类与大鸨之间联系的发现,能够激发更多的保护工作,以防止这一物种灭绝。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