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灭绝”杀死了 80%-90% 的生命。一些两栖动物是如何幸存下来的。

球状的古两栖类看起来像鳄鱼和蝾螈的混合体。
a green frog with its eyes and mouth sticking out of a shallow pool of water
一种被称为古两栖类的原始两栖动物,在大约1.2亿年前最终灭绝。 Deposit Photos

当我们谈论 大规模灭绝事件 时,通常会首先想到的是大约6600万年前 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 并导致 恐龙 灭绝。然而,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并非地球历史上生命损失最惨重的事件。这一殊荣属于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也称为“大灭绝”。在大约2.52亿年前的这段剧烈的气候变化时期,地球上 大约80%到90%的物种被灭绝,地球的生物圈也因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然而,面对这场浩劫,一些物种还是设法幸存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一种被称为古两栖类的 原始两栖动物。它们可能是通过捕食一些陆地上的大型捕食者无法获得的淡水猎物,并且不挑食而幸存下来。这些新的发现详细记录在一项 于3月4日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 中。

大约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 近乎持续的火山活动 导致了长期的全球变暖、干旱化、大气含氧量下降、 巨型厄尔尼诺现象、酸雨和野火。最终,地表变得异常恶劣,热带地区完全没有了动物的踪迹。最终形成的 热带死亡地带 影响了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生物的分布。一些生物,包括 鲨鱼 和古两栖类,设法坚持了下来。

“一个巨大的谜团是,一群被称为古两栖类的主要两栖动物是如何生存并繁衍下来的,”该研究的合著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进化生物学家 Aamir Mehmood 在一份声明中 表示。“这些是捕食性动物,以鱼类和其他猎物为食,但主要与水有关,就像现代的两栖动物如青蛙和蝾螈一样。我们知道当时的气候很热,尤其是在灭绝事件之后。这些热爱水的动物是如何如此成功的呢?”

为了找出原因,Mehmood 和该 新研究 的团队收集了100种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古两栖类的化石数据。他们研究了它们的生态学是如何变化的,测量了它们的头骨、牙齿和体型,以了解它们可能用于哪些特定功能。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 古两栖类在整个危机期间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相反,它们的体型范围与二叠纪早期时相同。一些古两栖类体型小,以昆虫为食,而另一些则体型较大。这些较大的古两栖类是关键的生存线索。

“这些较大的形态包括长吻动物,它们能捕捉鱼类,还有宽吻的杂食性动物,”该研究的合著者、古生物学家 Armin Elsler 在一份声明中 表示。“但不同寻常的是,它们的体型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大约危机发生500万年后有所扩大,然后又回落。”

由于三叠纪早期 剧烈的全球变暖,有证据表明陆地和海洋生物都离开了热带地区以躲避极端高温。 根据该团队的说法,古两栖类令人惊讶地能够穿越那片热带死亡地带。

[ 相关: 这些圆胖的蝾螈曾统治白垩纪。 ]

“已知化石分布在南部的南非和澳大利亚,以及北部的北美、欧洲和俄罗斯,”该研究的合著者、古生物学家 Mike Benton 在一份声明中 表示。“古两栖类一定能够在较凉爽的时期穿越热带地区。”

这项研究表明,它们的杂食性捕食生态是成功的关键。尽管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古两栖类仍能捕食各种猎物。它们不仅能够靠“吃得少”来生存,而且还能够 躲藏在稀疏的水体中 并食用不同种类的猎物。

然而,这种成功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中三叠世,随着哺乳动物和恐龙的祖先开始多样化,古两栖类开始衰落。

“它们在早三叠世的成功爆发并没有得到延续,”Mehmood 说。

古两栖类在大约1.2亿年前最终灭绝。虽然它们没有现存的近亲,但 一些进化生物学家 确实认为它们是通往当今多样化两栖动物的重要一步。研究这些过去的时期有助于科学家了解青蛙、蝾螈和蟾蜍在当今环境挑战下可能如何生存。由于 广泛的疾病和气候变化,两栖动物仍然是最受威胁的动物群体之一。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