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 Switch OLED 评测:便携性优先

任天堂Switch OLED明亮、精美的屏幕会让您想把它捧在手里细细品味,而不是盯着电视。
Nintendo Switch OLED
任天堂Switch OLED是该公司当前主机的一个更新版本,拥有更明亮、更生动的显示效果。Mike Epstein

我们可能会通过此页面上的产品获得收入,并参与联盟营销计划。了解更多›

任天堂Switch OLED本身并不是一款新主机。它就是行业观察家所说的“中期更新”——一个现有主机的新版本,包含一些小的改动和升级,但不足以改变它可以玩的游戏。过去几代的大多数主机都至少有一个(PS4 Pro、Xbox One X等)。事实上,任天堂早在2019年就“更新”过一次Switch,推出了一个提高了电池续航的型号。有时制造商会大肆宣传。有时则不会。

在这种情况下,任天堂别无选择:由于谣言四起,粉丝们在任天堂宣布产品之前就对此议论纷纷。正如我在首次看到这款主机时提到的,Switch OLED并没有达到那些传言的预期。它与以往的Switch几乎完全相同。主要的变化在于更大的OLED显示屏,它可以呈现更生动的色彩和更锐利的对比度。它还弥补了主机上最明显的两个缺点:内置支架和电视底座上缺乏以太网端口。所以Switch OLED确实是一个升级,但算不上重大升级。它不能玩任何新游戏。有些游戏看起来更好,但仅限于掌机模式,主机的技术性能保持不变。但从哲学层面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范式转变。

更大、更锐利的屏幕让Switch游戏比在大多数游戏电视上看起来更好。这使得Switch(一个可以作为掌上设备或“家用主机”在电视上玩的混合型系统)默认情况下更倾向于便携设备。这取决于个人,有人可能觉得显而易见,有人可能会感到惊讶。无论如何,硬件不会说谎。任天堂Switch OLED是一款优先考虑掌机玩家的升级产品。

一个值得珍藏的屏幕

查看

任天堂Switch OLED的屏幕

让任天堂Switch如此令人兴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其更大、更锐利的屏幕。Switch OLED拥有一块7英寸的显示屏,而初代Switch为6.2英寸。同时,主机本身尺寸为4 x 9.5 x 0.55英寸(高x宽x厚),几乎与初代设备相同。(初代Switch窄了0.1英寸)。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就像Apple Watch Series 7一样,任天堂通过缩小屏幕周围的边框尺寸来“创造”了更大的屏幕空间。缩小边框不仅使任天堂能够保持设备的外形尺寸;缩小边框还会让屏幕 *感觉* 大了很多,尤其是如果您习惯于初代Switch的屏幕。屏幕周围只有少量空白区域,在掌机模式下很容易让您沉浸在Switch的游戏中。

Nintendo Switch OLED
任天堂Switch OLED比初代Switch略宽。Mike Epstein

虽然更大的屏幕效果显著,但真正的亮点是OLED显示屏本身。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现代电视和智能手机中的一种屏幕技术,它允许屏幕上的每个像素独立发光。独立的像素可以在必要时关闭,从而实现更深的黑色和更强的色彩对比度,这带来了更锐利的线条和更生动的色彩。

在Switch OLED上,大片明亮的色彩显得更加饱满和明亮。在《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等游戏中,马里奥衣服的红色比在初代Switch或1080p电视上看起来更饱和、更鲜红。OLED最常因其暗部表现而受到赞誉,而Switch OLED也达到了这一标准。在《密特罗德:恐惧》和《路易吉洋馆3》等游戏中,由于它们都有大量的低光场景,OLED产生的明暗范围仅次于具有高动态范围(HDR)的电视,HDR是一种能够增强屏幕动态提亮或变暗特定区域的技术。

Nintendo Switch OLED
与Switch OLED同期发售的《密特罗德:恐惧》是屏幕新功能的一个绝佳范例。Mike Epstein

虽然我发现极其鲜艳的色彩令人振奋,但任天堂确实提供了在设置中降低色彩鲜艳度的选项。默认情况下,主机设置为“鲜艳”模式,您可以将其更改为“标准”模式,该模式可以复制初代Switch的亮度和色彩深度。

那么底座模式呢?

在Switch OLED上玩Switch底座模式几乎没有变化。新屏幕不会影响Switch游戏在电视上的显示效果。主机的性能——帧率、加载时间等——也完全没有改变,所以在底座模式和掌机模式下,游戏都能像以往一样流畅运行。

Nintendo Switch OLED
任天堂Switch OLED底座也进行了小但有用的改进。Mike Epstein

尽管如此,一旦您在掌机模式下体验了Switch OLED,您可能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底座模式。尽管Switch游戏在底座模式下以更高的分辨率运行(底座模式下为1080p,掌机模式下为720p),但许多Switch游戏在Switch OLED屏幕上的视觉效果比在电视上更具吸引力。某些游戏,包括《密特罗德:恐惧》,在电视上的画面显得有些褪色,而OLED屏幕的掌机模式下色彩则浓郁而强烈。同样,由于掌机模式和底座模式没有同等的增强,因此对掌机模式有明显的侧重。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您喜欢底座模式的游戏就不应该购买Switch OLED?绝对不是。但这意味着,以底座模式为主的玩家在看到OLED屏幕时,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游戏习惯。

还有什么新的?

除了屏幕,Switch OLED还提供了一些小的但有用的硬件升级。内部存储空间翻倍至64GB,而标准Switch为32GB。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当Switch游戏单款可能需要30GB以上时,64GB仍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存储容量。当然,您仍然可以通过microSD卡来扩展主机的存储空间。

上述microSD卡的插槽比以前稍微暴露一些,因为它位于更大、更有用的Switch OLED支架下方。初代Switch的支架可以说是主机最糟糕的特性:一条狭窄的塑料条,几乎无法支撑主机的重量,容易折断,并且经常会翻倒。新的支架面板大约是主机高度的一半,跨越了主机的整个宽度。虽然铰链感觉有点紧,但它很容易调节,而且最重要的是,非常坚固。您现在可以在“桌面”模式下使用主机,由于屏幕的增强,这现在也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Nintendo Switch OLED
如果您想玩“桌面”模式,任天堂Switch OLED改进的支架会带来天壤之别。Mike Epstein

虽然底座模式下的画面没有提升,但底座本身经过了美学重新设计,圆角设计在将主机插入时不易刮伤屏幕。新底座还新增了内置以太网端口,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将Switch连接到互联网。(初代Switch底座有以太网适配器。)

由于对掌机设计的各种改动,Switch OLED比标准型号略重——大约0.93磅,而初代Switch为0.88磅。虽然重量增加在掌机上并非好事,但我不能说我注意到了明显的差异。

变化越多,事物越保持不变

再次提醒,任天堂Switch OLED不是“Switch 2”,任天堂在合理范围内能做的改变是有限的。同时,Switch OLED设计上的巨大进步也突显了其剩余的一些缺陷。在底座模式下玩Switch OLED,与掌机OLED显示屏相比,画面显得“扁平”、饱和度较低,这是最明显的例子,但Switch在其他方面也“暴露了自己”。

Nintendo Switch OLED
令人惊讶的是,任天堂Switch OLED的新屏幕似乎并未明显影响主机的电池续航。Mike Epstein

在掌机模式下更多地玩Switch,您不得不忍受任天堂可拆卸的Joy-Con控制器,它们对您的手部没有任何人体工学支撑,并且似乎有随着时间损坏的倾向。与功能更强大的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相比,Switch的加载时间感觉比五年前我们首次评测Switch时更具干扰性。为Switch装上OLED屏幕就像做了一次整容:游戏看起来可能更好,但您仍然能看到主机老化的痕迹。

电池续航怎么样?

电池续航是一个罕见的规格,它没有改变,而且显得相当令人印象深刻。根据任天堂的说法,Switch OLED可以实现与标准型号相同的估计续航时间,为4.5-9小时。我的非正式电池测试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发布之前,许多评论家(包括我)都担心OLED屏幕会对电池续航产生负面影响。看来,无论任天堂是否采取措施来抵消增加的功耗,您在新版主机上都能获得相同的游戏时间。

那么,谁应该购买任天堂Switch OLED?

Nintendo Switch OLED
Switch还是Switch OLED?您应该选择哪一个?Mike Epstein

任天堂Switch OLED无疑是Switch的最佳版本。即使价格从300美元上涨到350美元,它的改进也绝对值得。是否应该购买Switch这个更大的问题,取决于个人偏好,特别是如果您要在Switch、PS5或新款Xbox主机之间选择,但Switch仍然是一款值得拥有的主机。

如果您已经拥有Switch并想升级,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一方面,Switch OLED使大多数游戏在掌机模式下看起来更好,以至于我现在玩游戏的时间更多了。另一方面,如果您不那么在意视觉保真度,它最终还是同一个设备。如果您坚持要玩底座模式,或者只是觉得没有强烈的升级冲动,我建议您相信自己的直觉。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Mike Epstein Avatar

Mike Epstein

评测编辑

作为评测编辑,Mike Epstein 负责塑造《大众科学》以硬件为中心的报道内容,包括产品评测和合集。他撰写消费电子产品和视频游戏行业报道已超过十年,为 IGN、Gamespot、Lifehacker、Gizmodo、PCMag、LaptopMag、Variety 等网站撰写评测和以服务为导向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