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耳机放大器

无论预算或设置如何,请确保您的耳机能搭配耳机放大器以及 DAC-放大器组合使用。

最佳固态

白色背景上的 Rupert Neve 耳机放大器

Rupert Neve Designs RNHP

最佳便携式

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最佳经济实惠

白色背景上的 Schiit Magni 耳机放大器

Schiit Magni

我们可能会通过此页面上的产品获得收入,并参与联盟营销计划。了解更多›

如果您正在阅读本文,说明您是音乐爱好者,并且正在考虑购买耳机放大器,因为您希望以最佳方式聆听您喜爱的专辑。最糟糕的感觉莫过于按下播放键,但仍然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每件乐器的节奏和定位都没有预期的那么有活力。低音沉闷,中音刺耳,高音疲劳……浑浊的轰鸣声不是您想要的体验。幸运的是,不必如此。有了专门的耳机放大器——由专家精心打造,旨在提供更美妙的声音——情况可能会大不相同。将放大器想象成您音频链中的线粒体:为它提供引人入胜的音乐和纯净的电源,它就能在充满活力、敏捷的声场中产生饱满、厚实的频率响应。最好的耳机放大器几乎可以提升任何耳机的清晰度,因此,以下是我们为您精选的能立即给您的耳朵带来愉悦的设备。

我们如何选择最佳耳机放大器

市面上有许多耳机放大器。为了缩小选择范围,我们考察了多种因素:做工质量、性价比、附加功能,当然还有音质。我们还根据它们在市场上的定位来审视这些产品。它们是面向家庭还是移动聆听?它们是定位于经济实惠端还是高端?在选定一系列潜在候选产品后,我们将我们自己使用耳机和放大器的经验、专业评论以及用户反馈结合起来,列出了这份最佳耳机放大器清单。

最佳耳机放大器:评测与推荐

购买耳机放大器时有几点需要考虑。在阅读列表时,请记住您是在组建一个聆听站还是一个移动设备。确定您是否需要数模转换器 (DAC) 以及您是否想要 DAC/放大器组合。考虑您耳机的功率需求(通常来说,越发烧友,要求越高),但也考虑您设备的审美。列表中的许多产品都有独特的设计,可能符合或不符合您的口味。也许您真正想要的是 一款高功率数字音频播放器 (DAP)。我们无意评判!但我们确实在此为您提供帮助,因此您可以确信以下所有放大器都属于同类中的佼佼者。

总体最佳: Chord Mojo

口袋里的力量

查看

优点

  • 音乐性强,细节丰富的音频重现
  • 坚实的制造质量
  • 信用卡大小

缺点

  • 设计有争议

规格

  • DAC:
  • 输入: Micro USB、3.5 毫米插孔、光纤 TOSLINK、Micro USB 充电端口
  • 尺寸: 82 x 60 x 22 毫米

 它为何脱颖而出: Mojo 在极小的体积内提供了强大的功率。

在我们最佳整体耳机放大器/DAC 组合 Mojo 身上,它所体现的定制工程水平足以说明问题,它也非常便携。它仅重 82 毫米 x 60 毫米 x 22 毫米,比钱包占用的空间多不了多少,但凭借专用的 FPGA 电路(源自英国制造商 Chord Electronics 数千美元的 Hugo 系列产品),它仍然能够提供同类产品中最好的音质。其音频重现令人印象深刻,具有音乐性和丰富的细节;您通常需要花费更多才能获得这种音质。您会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如此小的设备中塞进如此美妙的声音的。真是了不起。

Mojo 采用 CNC 加工的铝制外壳,做工质量也堪称一流。尽管尺寸很小,但它却包含了光纤、同轴和 Micro USB 输入,以及一个用于 8 小时电池充电的 Micro USB 充电端口。输出方面,它提供两个 3.5 毫米插孔,非常适合发烧友约会和独自聆听(尽管这两个输出的音量不是独立的)。功率充足:在 600 欧姆下输出 35mW,在 8 欧姆下输出 720mW,支持高达 800 欧姆的耳机。DAC 的规格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采样率从 32 到 768 kHz,甚至支持 DSD256。虽然您可能不会喜欢那三个 LED 球(用于指示音量控制和文件分辨率),但它们很独特。

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便携式聆听体验,还有 Chord Poly,这是一款高品质音乐流媒体/播放器附件,旨在为 Mojo 带来 WiFi、蓝牙、AirPlay、DLNA 和 Micro SD 卡播放功能。而且,当您准备升级时,可以看看 Mojo 的高端兄弟产品 Hugo 2,它虽然不如 Mojo 那么纤薄,但仍然是便携式耳机放大器,可以在家中或旅途中使用。

升级型号 Mojo 2,与原版采用相同的尺寸,但具有增加的充电容量/效率、重新设计的滤波器/DSP 核心、集成的 EQ 功能以根据口味调整中性信号,以及增加了 USB-C 端口。虽然如果其 799 美元的价格在您的预算范围内,Mojo 2 是一款即时推荐的产品,但原版 Mojo 在 499 美元的价格下仍然物超所值。

最佳固态: Rupert Neve Designs RNHP

直出录音室

查看

优点

  • 多种输入选项
  • 精准的声音
  • 可驱动高阻抗耳机

缺点

  • 设计可能不适合所有人
  • 无 DAC

规格

  • DAC:
  • 输入: +4dBu 平衡组合插孔、非平衡 RCA、3.5 毫米
  • 尺寸: 6.5 x 4.6 x 1.9 英寸

它为何脱颖而出: 极佳的参考级音质使其成为最佳固态耳机放大器的明确赢家。

Rupert Neve Designs 相对而言是 Hi-Fi 界的新手,但该公司在音频领域经验丰富。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公司同名创始人及其工程师一直在制造混音台、麦克风前置放大器、动态处理模块等用于录音棚的设备。RNHP 是一款 24 伏参考级耳机放大器,基于其 5060 Centrepiece 桌面混音器 中的电路,充满了备受赞誉的保真度电路。该设备采用 VESA 可安装的钢制底盘,允许您将其连接到麦克风支架、工作室家具下方和其他兼容的安装点。朴实的前面板配有 A、B、C 按钮,用于连接背板的三个可选通道:一对平衡 Neutrik 组合插孔,可接受 XLR 和 TRS(6.35 毫米)输入(启动默认);两个校准为 -10dBV 信号的非平衡 RCA 插孔;以及一个用于移动设备的 3.5 毫米插孔。输出为 6.5 毫米插孔,因此如果您的耳机使用 3.5 毫米接口,请确保您有适配器,音量由一个老式旋钮控制。

正如您所期望的,来自顶级通道条制造商之一,以其透明度而闻名,其音质绝对令人惊叹。RNHP 的频率响应范围从 10 Hz 到 120 kHz,无与伦比,听感极佳。它具有出色的冲击力和成像力,立体声分离度极佳,串扰极小。同样值得称赞的是其 699 美元的定价,这比许多缺乏可比背景的设备都要低。

一些用户可能会对设计提出异议;毕竟,它首先是为录音棚设计的——提供那种高功率、高净空输出,以应对要求苛刻的混音耳机以及需要在录音和播放过程中清晰、干净地听到声音的工程师。它反映了这种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美学——完美地契合接口、转换器和录音棚监听器。但这也意味着它天然适合对录制良好的材料进行最真实的播放。输出功率为 16 欧姆时 230mW RMS,驱动高达 600 欧姆阻抗的耳机毫无问题。它没有 DAC,因此如果您打算将其与数字媒体一起使用,您需要一个 DAC,但如果您追求诚实、高品质的声音,那么 Neve 的 RNHP 很难被超越。

最佳电子管: Monolith Liquid Platinum

能低到什么程度?

查看

优点

  • 温暖的低音
  • 平衡的设计
  • 精美的外观

缺点

  • 无 DAC
  • 高频可能不够干净

规格

  • DAC:
  • 输入: XLR 和 RCA
  • 尺寸: 8.8 x 8.5 x 2.0 英寸

它为何脱颖而出: 双电子管为低频和中频带来额外的温暖。

电子管有一种魔力——发光的玻璃圆筒,通过灯丝传导电流来激发和放大信号。将它们想象成音频界的灯泡,而调光器控制着音色的强度。固态设备使用全数字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来实现更清脆的结果,而真空管则以其为音频带来的平滑温暖而闻名。它们对过载反应积极,非常适合为您的播放体验增添温暖和存在感。作为最佳电子管耳机放大器,Monolith 的 Liquid Platinum 内置两根可更换的 Electro Harmonix 6922 电子管以及固态放大器,这带来了巨大的差异。低频和中频温暖而醇厚,具有丰富的存在感,即使在声音的洪流中,瞬态——伴随某个音符发出的短暂能量爆发——也能脱颖而出。

当然,这款放大器的其他部分也毫不逊色,它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整体,使其成为我们最佳电子管耳机放大器的选择。首先,它由 Alex Cavalli 设计,他是一位著名的音频电路设计师,专注于耳机放大器。他基于其备受发烧友喜爱、价值数千美元的 Cavalli Audio Liquid Crimson 放大器(于 2015 年发布,现已停产)的某些方面进行设计。Cavalli 为 Monoprice 的这款继任者设计了全平衡/差分放大,专注于传达音乐的开放性,同时提升动态和细节。而且成本只有 Crimson 的一半。Liquid Platinum 的外观也非常惊艳,精美的设计突出了顶部探出的双电子管。它在 50 欧姆负载下每通道输出 3.6 瓦,可以轻松驱动高达 300 欧姆的耳机。它在背面具有三针 XLR 平衡输入和 RCA 输入/输出,在前面具有四针 XLR 和 6.5 毫米 TRS 插孔,以适应平衡(一种特定高功率、低噪声布线方案)和单端(标准、普通)耳机线。

虽然高频可能有点尖锐——它有点偏干、偏激,尽管这可以通过更换电子管来调整——但在这个放大器杰作中的优点远远超过了缺点。请注意,如果您计划将其与数字聆听设备一起使用,您需要自己提供 DAC。

最佳便携式: 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旅途中的绝佳音质

查看

优点

  • 清晰的声音
  • 极其便携
  • 设备兼容性

缺点

  • 暴露低质量音频的瑕疵

规格

  • DAC:
  • 输入: USB
  • 尺寸: 12 x 19 x 57 毫米

它为何脱颖而出: 新的 DAC 和微处理器芯片使 Cobalt 能够为音乐提供所需的灵动表现,使其能够悬停和跳跃。

过去,如果您想要 Hi-Fi 聆听体验,就必须在家中使用台式耳机放大器。现在,随着流媒体和通信设备的兴起,音乐触手可及。AudioQuest 希望确保我们尽可能清晰地听到音乐,而该公司为电脑音频体验设计的唇膏大小的 USB DragonFly DAC/放大器系列正是如此。

DragonFly 系列的顶配 Cobalt 是最佳便携式耳机放大器,因为它在已十分出色的 Red 型号 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首先是 ESS ES9038Q2M DAC 芯片。其最小相位慢衰减滤波器可确保清晰自然的音质,尽管它在暴露低质量音频源的缺点方面可能有点严苛。其 64 位、64 位的位置、比特级精确的音量控制无可挑剔。外壳和电路也能很好地过滤掉可能污染和稀释听觉体验的 WiFi、蓝牙和蜂窝网络噪声。改进后的处理器运行速度更快,能效更高。而且,凭借强大的 2.1 伏耳机放大器,这款微型设备会以其驱动几乎任何您愿意搭配的耳机(从 16 到 300 欧姆)的能力令您惊叹。

Cobalt 兼容 Mac 和 Windows PC,可以完全渲染高达 24 位/96 kHz 的文件,包括 MQA 编码的文件。(MQA,即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文件使用一种特定的压缩方式,以更低的带宽分发更高分辨率,但需要特定的应用程序/DAC 进行解码。)此外,它还可以与智能设备配合使用。它包含一个女性 USB-A 转男性 USB-C 适配器,适用于大多数现代 Android 手机,但需要 Lightning 转 USB 适配器才能与 Apple 设备配合使用。

最佳高端: Manley Labs Absolute

何其令人惊叹的电子管音质

查看

优点

  • 令人惊叹的电子管音质
  • 音调控制
  • 精美的设计

缺点

  • 非常昂贵

规格

  • DAC:
  • 输入: 2 对 RCA 输入
  • 尺寸: 11.5 x 5.5 x 8.2 英寸

它为何脱颖而出: Manley Labs 生产顶级录音棚设备,并将这种精湛的专业技术带到了 Absolute。

Manley Labs 的出色均衡器和压缩器可以在世界许多顶级录音棚中找到。该公司还生产发烧友设备,而恰如其名的 Absolute 是我们最佳高端耳机放大器的选择。

Absolute 由六根真空管驱动——两根 12AX7 和四根 6AQ5A——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丰富、浓郁、强大,它提供无与伦比的聆听体验。与许多提供有限音调控制的耳机放大器不同,Absolute 更进一步,提供用户控制,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聆听体验。Baxandall 音调控制的低音和高音旋钮让您掌控音色特征,而对信号中负反馈量的控制则让您掌控谐波失真,从而掌控音频播放的紧密度。独特的是,它还具有可切换的拓扑结构,允许您从奇次谐波切换到偶次谐波,并掌控饱和度的色彩。甚至还有一个单声道开关,用于欣赏立体声前的音乐源。它在 12 欧姆下的最大输出为 1W,驱动高达 600 欧姆的耳机非常舒适。

连接性也很多样,输入端有两个 Manley 设计的 RCA 端口,耳机有 6.5 毫米 TRS 和四针 XLR 插孔,还有一个输出 RCA 对,如果您想将 Absolute 作为前置放大器来增强/塑造您喜欢的接收器、接口或有源扬声器之前的信号源。配有遥控器,并且该放大器有三种精美的机箱颜色可供选择:黑色、铜色和银色。

当然,这一切都伴随着 4,499 美元的昂贵价格。如果您有能力,并且拥有需要这种功率的动态和/或平面耳机,那么这是一次值得的听觉之旅。

最佳无线: iFi GO blu

无拘无束的自由

查看

优点

  • 支持所有蓝牙格式
  • 小巧轻便
  • 内置麦克风

缺点

  • 蓝牙固有的局限性
  • 无夹子

规格

  • DAC:
  • 输入: USB-C,蓝牙
  • 尺寸: 54 x 32 x 13 毫米

它为何脱颖而出: iFi GO Blu 实现了不可能,将出色的音质与蓝牙兼容性结合在一起。

虽然市面上有许多出色的便携式耳机放大器带有内置 DAC(参见上面的 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但它们仍然需要与音源建立物理连接(包括iFi 自家的出色 USB-C GO link)。如果您希望将放大器与音乐播放器或智能手机断开连接,那么对于 Apple 和 Android 设备来说,支持蓝牙 5.1 的 iFi GO blu 是最佳选择。

iFi GO blu 的尺寸比您想象的要小,仅重 26 克,如此不起眼,您甚至可能忘了它的存在。但是,尽管蓝牙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您一定会注意到它为音质带来的提升。它提供宽广的声场,音质清晰精准,这得益于单独优化的电路级。它通过 Cirrus Logic CS43131 高级 DAC 以及用于减少串扰和噪声的平衡电路来实现这一点。输出功率为 32Ω 时 245mW;600Ω 时 5.6v(平衡)/32Ω 时 165mW;600Ω 时 2.8v(单端),因此——尽管尺寸很小——GO blu 可以驱动大多数耳机。如果您觉得音源声音不够理想,iFi GO blu 还包括模拟 XBass 和 XSpace 增强功能,以增强低音的饱满度和声场的宽度。受瑞士计时表启发的 ChronoDial 是独具匠心的杰作,能在极小的空间内集成多种功能,实现模拟音量控制、曲目选择和播放,以及蓝牙语音助手激活。

凭借高通最新的四核 QCC5100 蓝牙处理芯片,iFi GO blu 支持所有当前的蓝牙编解码器(SBC、AAC、aptX、aptX HD、LDAC、LHDC/HWA 高达 24 位/192 kHz)。它同时提供 3.5 毫米(单端,S-Balanced)和 4.4 毫米(平衡)耳机线的输出,并使用 USB-C 为 8 小时电池充电,以及与非蓝牙设备建立 24 位/96 kHz 连接。它甚至有一个内置麦克风,用于免提通话。如果您发现自己需要更多的功率和/或通用性,并且愿意牺牲一些便携性和可支配收入,那么 599 美元的瓶状 iFi xDSD Gryphon 是那些对更苛刻的耳机/连接需求的用户升级的选择——非常适合紧凑的桌面设置,并且相对便携,适合随身携带。

最佳流媒体: Naim Uniti Atom Headphone Edition

它为何脱颖而出: 一个高光泽的集线器,用于高分辨率音源和顶级的耳机。

虽然高效的耳机可以与大多数音源很好地配合,但要以最佳状态体验每一个灵巧、闪电般的瞬态,您就需要使用出色的平衡放大器,并为这些耳机提供高质量的信号。有时您希望音源是高分辨率流媒体音频。一种非常协同的选择是 Naim Uniti Atom Headphone Edition(上面展示的是已停产的 Utopia 2020,它是原版 Utopia 的重新包装,配件更齐全,如果您能以大约 3,000 美元的价格找到,它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款放大器/Burr-Brown DAC/流媒体音乐播放器支持 Roon、TIDAL Connect、Spotify Connect、通过 WiFi 的 Chromecast/AirPlay 2、aptX HD 蓝牙,通过 UPnP 支持高达 32 位/384kHz,DSD 高达 5.6MHz 等,并且具有动态的音效和呈现,与顶级耳机(尤其是使用平衡 4.4mm 或 XLR 4 针耳机输出的动圈耳机)的节奏、韵律和时间同步。5 英寸全彩显示屏的视觉效果与伴随它的音乐播放一样生动。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支持更多音源、减少线缆的听觉慰藉,这种组合堪称完美。

最佳经济实惠: Schiit Magni Heretic

入门级放大器

查看

优点

缺点

  • 无 DAC

规格

  • DAC:
  • 输入: RCA
  • 尺寸: 5 x 3.5 x 1.5 英寸

它为何脱颖而出: 音质远超其价格。

每个人都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而且,多亏了 Schiit 的两款 Magni 耳机放大器,那个地方就是快乐的地方。这两款型号,Magni+Magni Heretic,是进入发烧界和了解可定制声音的有趣且经济实惠的方式。它们价格相同,连接性也非常相似,但音色有所不同。至于哪款是适合您的最佳经济实惠耳机放大器——每款大约 150 美元的价格足以让您尝试两者。

Magni+ 是一款全分立式电路耳机放大器,使用独立元件而非芯片。这使得声音从始至终都均衡有力。它采用拉丝铝外壳。而 Magni Heretic 则在其电路中使用现代运算放大器芯片,提供干净 crisp 的音频。其外壳为黑色,带有红色点缀。两款的最大输出均为 16 欧姆时 2.8W RMS,并提供远超价格的超凡音质。高/低增益开关确保即使是 600 欧姆的耗电耳机也不会压垮它们。

两者都在前面有一个 6.5 毫米耳机输出,在后面有 RCA 输入和输出(是的,您也可以将其用作前置放大器)。两者都没有 DAC,这可能会成为数字听音习惯用户的一个问题。然而,在这个价位上,您肯定能负担得起购买一个单独的数模转换器(例如 Schiit 自家的 Modi+)。

如果您想提升家庭聆听体验,那么这是开始您的耳机放大器之旅的最佳起点。

选购最佳耳机放大器时需要考虑的事项

耳机只不过是将两个 扬声器 绑在您的头上,而扬声器——无论是吉他放大器里的还是耳机里的——都需要电流才能将信号转换成振动,最终产生您感知为音乐的声波。耳机放大器正如其名:放大耳机转换的低压信号。如果您第一个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您只会听到更大的声音,答案是既是也不是。耳机放大器与其说是为了数量,不如说是为了质量,与其说是为了纯粹的丰沛,不如说是为了应对换能器的阻抗。耳机放大器不仅仅是想让您的耳机声音更大,把它们推向失真;它们是想为它们提供所需的电压或电流,以提高效率,让它们在较低的分贝下也能发出充满活力的声音。一个简单的经验法则:您的耳机“阻抗额定值”越高,它们就越能从放大器中受益,甚至需要放大器(尽管即使是 100 美元的耳机也可以在适当的功率下实现更好的平衡)。

今天听到,明天消失?

在决定最适合您需求的耳机放大器时,您首先需要选择您是主要在家里听还是在户外听。台式设备的功能集与便携式设备有很大不同,它们利用更大的空间和电源来使用更大的组件,以增加输入和输出。如果您需要一个功率较低、单进单出的系统,因为便携性是首要考虑因素,您仍然需要考虑连接性。尽管这里列出的所有耳机放大器都支持有线耳机,但您可能希望摆脱无线音频源(例如任何智能手机)与放大器之间的物理连接。如果是这样,它就需要具备蓝牙兼容性。

我需要为耳机放大器配备 DAC 吗?

如今,我们经常通过数字源收听音乐——例如通过智能手机或专用播放器进行流式传输。要将这些 1 和 0 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供有线耳机使用,您需要一个 DAC(数字模拟转换器)。DAC 可以是内置于耳机放大器中的电路(例如 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Chord MojoiFi GO Blu 等),也可以是独立的设备。虽然它们都执行类似的功能,但并非所有 DAC 的工作方式都相同,它们会使用 Delta-SigmaR2R 阶梯式 方法,以及其他配置。如果您只打算听旧唱片和磁带,可能不需要 DAC。但如果数字音频是您生活的一部分,那么 DAC 将是必需的。

我不能直接使用手机或电脑中的放大器吗?

当然,您喜欢的播放设备可能有一个耳机端口,它也能胜任工作。但它不会给您带来惊喜。除非您的设备是 2021 年或更新的 MacBook Pro M1ASUS ROG Phone 5s 或更新型号,这些设备具有自适应、专注于音频的设计,否则其内置的 DAC 和放大器很可能性能不足。这肯定不会给您带来出色的聆听体验。如果您想要比“还可以”更好的效果,那就该升级到专用的耳机放大器了。如果您已经投资了一副不错的耳机,这一点尤其正确。

常见问题解答

问:购买耳机放大器值得吗?

如果您已经花费或计划花费金钱购买一副好耳机,那么一个优质的耳机放大器是值得购买的。耳机放大器能提升音质吗?除了最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耳机外,音质的提升将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耳机具有较高的阻抗额定值,实际上需要放大器提供的额外功率才能 properly drive 它们(见下文)。然而,大多数入耳式监听耳机和降噪耳机不会从与耳机放大器配对中受益,前者是因为敏感的驱动器配置,后者是因为决定声音的电路。

问:什么是阻抗?

阻抗是指电子信号的电阻。一副耳机的阻抗额定值越高,则需要越高的电压才能达到高清晰度、低失真和最小染色度的聆听水平。大多数耳机的额定值在 16 欧姆(低阻抗)到 600 欧姆(高阻抗)之间。耗电量大的高阻抗耳机需要大量功率才能发出好声音和 proper volume。这些耳机如果没有坚固的耳机放大器,很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问:什么是电子管?

一些耳机放大器使用 真空管 作为放大电路的一部分,例如 Monolith Liquid PlatinumManley Labs Absolute。这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固态晶体管电路出现后,在消费品中基本被取代的技术。然而,发烧友可能更喜欢电子管放大到固态放大,因为它具有“正失真”,一种感知到的温暖音色。电子管像灯泡一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烧坏,但通常可以升级放大器的电子管。

关于最佳耳机放大器的最终想法

当您准备好升级您的设备时,知道不必花费很多钱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会让人感到宽慰。您可以在价格非常实惠的情况下找到一些最好的耳机放大器。当然,当您准备好更上一层楼时,还有更多昂贵的(且音质极佳的)放大器可供选择。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Adam Douglas Avatar

Adam Douglas

撰稿人,评论

Adam Douglas 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他的关注点包括音频制作相关技术、音乐(特别强调电子和舞曲)以及日本文化,将他生活的三个主要爱好结合在一起。他于 2021 年开始在 Popular Science 工作。


为何信赖 Popular 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