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并非天生就能区分不同的面孔——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发育才能做到这一点。尽管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假设,负责处理视觉刺激的下颞叶皮层是大脑区分面孔的区域,但他们一直没有证据。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猕猴身上识别出了帮助它们分辨人脸是男性还是女性的神经元。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研究人员训练了两只猕猴,让它们准确区分男性和女性的面孔。当猴子看到屏幕上的人脸图像时,如果是女性面孔,它们会看向屏幕上方;如果是男性面孔,则看向屏幕下方。研究人员使用电极测量了大脑活动,找到了在该任务中最活跃的大脑区域,这些区域位于下颞叶皮层。然后,他们手术植入了光纤电极,这种电极能向猴子大脑内部发射光线,并注入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会递送一种蛋白质,当光线照射到它时,会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一个月后,他们让猴子在光纤电极开启和关闭的情况下执行面部识别任务。他们发现,当那些特定的神经元无法放电时,猴子在该测试中的表现会变差。对研究人员来说,这有力地证明了这些特定的神经元在面部识别任务中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猕猴和人类的下颞叶皮层结构相同,研究人员希望这项工作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影响人类特定行为的神经元,并可能有助于为癫痫等大脑内部通讯失调的疾病创造更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