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能让末日推迟几分钟?显然,需要更好的雷达。美国国防科技巨头雷神公司发布了一个新视频,解释了多种类型的雷达如何协同工作,以获得更全面的来袭攻击画面。感知电磁频谱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类型的雷达,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我认为雷神公司的视频解释得相当不错。文章的最后有一个该视频的独家首发。这是关于雷达如何工作的,但它也是更广泛的导弹防御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先从那里开始。
导弹防御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的《大众科学》印刷杂志上。它源于冷战时期的技术大爆炸,并因核恐惧而加速发展。
1962年1月,我们撰写了一篇关于导弹防御警报系统(Missile Defense Alarm System)的文章,该系统利用红外相机探测来袭导弹发射的卫星。到1965年10月,《大众科学》开始报道反导导弹,这些导弹将在收到来袭攻击的指令后发射,并按理论,在太空中拦截(或者说,炸毁)来袭的攻击。一些早期概念使用装有核弹头的拦截导弹来炸毁来袭的攻击,这种设计幸运地已被淘汰。
这是1965年那篇题为“我们的导弹防御真相”(The Truth About Our Missile Defense)的文章中的一张图。
时至今日,挑战基本保持不变:要想核攻击成功,只需要少数弹头能够突破防御。射向一个国家的弹道导弹可能会释放诱饵,或者与非核导弹一起发射,从而压倒防御系统。正如1965年的图示所示,导弹防御系统应对这类攻击的方法是使用多个雷达,区分致命目标和非致命诱饵。
顺带提一下导弹防御的政治方面:与核武器本身的发展一样,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也会引发另一场与之相辅相成的军备竞赛。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限制每个国家只能拥有100枚核弹头拦截导弹,用于保护一个地点。
自那时以来,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将其发展重点转向了哪种导弹防御技术,以及它们应该是保护海外部队的小型系统,还是保护整个国家的庞大系统。
导弹防御的主要争论焦点在于,开发这样的防御系统是否会导致一场进攻性军备竞赛(正如著名的核裁军倡导者乔·西林西翁(Joe Cirincione)所主张的),还是说所获得的保护值得这样做,特别是这种保护是否能够威慑只有少量核导弹的国家(正如布鲁金斯学会智库的史蒂文·派弗(Steven Pifer)所主张的),而不是对抗俄罗斯拥有的数千枚导弹。
无论目标如何,所有导弹防御系统都遵循相同的原理,《大众科学》采访了雷神公司导弹防御部门总监吉姆·贝丁菲尔德(Jim Bedingfield),了解多种雷达究竟能为导弹防御带来什么。
美国拥有几种反导武器,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THAAD系统,以及“爱国者”导弹,后者的部分版本由雷神公司生产,也有其他厂家生产。这两种武器都会向来袭的武器发射导弹,贝丁菲尔德将这个过程描述为“试图用子弹打中子弹”。
“要做到这一点,”贝丁菲尔德说,“不仅仅是看到那里有东西,而是要能够看到里面是什么。”他接着说:
这就是多种雷达的作用所在。UHF波段雷达,贝丁菲尔德将其比作探照灯,可以扫描广阔的空间,识别一系列物体。而像X波段雷达这样的更窄聚焦的雷达,则可以聚焦于该群中的特定物体,用于判断哪个导弹是威胁,哪个是诱饵。如果传感器判断正确,并且来袭导弹被成功拦截,那么系统就起作用了。贝丁菲尔德说:“这里的几秒钟至关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为操作员增加几分钟,甚至5到10分钟或更长的战场决策时间。”
当被问及这是否仅限于核威胁时,贝丁菲尔德将其范围扩大,他指出,该系统和这些传感器的互补性在于“它们能够真正地捕获、分类、跟踪和区分各种射程的导弹,无论其弹头如何。从短程到中程,再到远程。”
一旦雷达获得了目标信息,就可以将其输入拦截导弹的瞄准系统,并希望能成功拦截。(历史上,拦截,而不是跟踪,是导弹防御系统最难成功的部分。)
想在两分钟内了解这一切吗?请观看下面的雷神公司发布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