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瑞秋·爱·纽维尔(Rachel Love Nuwer)所著的《被捕猎:野生动物贩运的黑暗世界内幕》。
与野生动物贩运的许多方面一样,宠物交易的巨大规模会让人望而生畏。但聚焦于一个独特而典型的案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那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无耳监测蜥蜴。
故事始于 2008 年 5 月 30 日,一支装备有 GPS 设备、笔记本和望远镜的科研团队出发前往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一片茂密的丛林。一家油棕公司委托他们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以确定在森林被改造成种植园时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环境和文化资产。然而,他们当时并不知道,那天早上等待他们的是一项“非凡的爬行动物学发现”,他们后来写道。
临近中午时,这支汗流浃背的队伍决定在徒步上山途中稍作休息,在一处浅浅的岩石溪床旁吃午饭。在吃午饭间隙,一名当地队员瞥了一眼溪流,发现了一些引人注意的东西:一条棕黄色、约一英尺长的爬行动物,他简单地称之为“kadal”——印度尼西亚语中“蜥蜴”的通用词。这条部分浸在水中的生物拥有中国龙般细长的蛇形身体,一张卡通恐龙般的面部特征,以及迷你鳄鱼般明显的鳞片。
几分钟里,这奇特的访客成了大家的焦点,大家纷纷拍照并小心地将它传递。令他们惊讶的是,它几乎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咬他们。午餐很快恢复了优先地位,他们把这生物放回溪流中,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一动不动,持续了一个小时。当队伍准备离开时,一名队员回头看了一眼,注意到它已经消失了。
直到研究人员回到电脑前,查阅爬行动物鉴定书籍,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发现的重要性:这神秘的生物实际上就是难以捉摸的无耳监测蜥蜴,学名为 *Lanthanotus borneensis*(字面意思是“来自婆罗洲的隐藏之耳”,因其缺乏外耳孔而得名)。直到最近,自该物种 1877 年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和收藏家捕捉到的样本还不到一百个。在爬行动物爱好者中,它的稀有和神秘性为其赢得了“爬行动物学的圣杯”这一宏伟的绰号。
2012 年,印度尼西亚考察队的一些成员在《濒危物种期刊》(Journal of Threatened Taxa)上发表了关于他们发现的论文。他们谨慎地限制了关于蜥蜴位置的详细信息,并指出,“鉴于该物种的稀有性及其高度的保护价值,不能排除宠物爬行动物收藏家和交易商滥用这些……信息。”虽然他们省略了 GPS 坐标,但他们确实印刷了一张粗略的地图和对栖息地的描述。
不幸的是,作者们低估了世界上那些不道德的爬行动物收藏家的毅力和足智多谋。地图和零散的描述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细节——正如在收藏品和在线广告中数量不断增加的无耳监测蜥蜴所证明的那样。2014 年 6 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保护生态学家文森特·尼曼(Vincent Nijman)发现了一篇博客文章,其中在捷克共和国出售成对的无耳监测蜥蜴。到 7 月,这些样本已经出现在欧洲最大的爬行动物展上,该展在德国举行,同时,发布在 Facebook、在线爬行动物论坛和经销商网站上的照片开始出现在从日本到英国的各国。
尼曼在是否应该采取行动的问题上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不想让这种蜥蜴引起更多关注。另一方面,提高对其困境的认识可能会提醒海关人员留意,并帮助它获得重要的保护。与其他许多不为人知的物种一样,它尚未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最终,尼曼决定敲响警钟。
尼曼是一个步履快捷、握手有力的人,他以讨人喜欢的古怪风格而著称:他把齐肩的卷发打理成肯尼·基(Kenny G)的风格,至今仍使用 2000 年代中期的一款诺基亚砖式手机,并且喜欢在卡拉 OK 场合唱带有荷兰口音的 ABBA 歌曲。当我问他关于他杂乱办公室窗台上放着的一颗布满灰尘的人类头骨时,他拿起头骨,看着它空洞的眼窝片刻,然后回答说:“我不知道这是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的。”
他恰巧也是全球野生动物贩运领域顶尖的学术专家之一。尽管他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但他最喜欢的调查方法之一可以在那神秘头骨的注视下进行:通过互联网侦探,揭示非法贸易的新趋势。正如他喜欢告诉学生和记者们一样,“你甚至不需要离开办公室,就可以监测这类事情,并进行全面的研究。”
2014 年,他正是这样为无耳监测蜥蜴做的,并与合著者莎拉·斯通纳(Sarah Stoner)共同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记录了近一百条在网上出售的无耳监测蜥蜴,这些蜥蜴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三十五名不同卖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位居榜首,尽管也有一些美国买家参与(这并不奇怪,因为美国占所有活体爬行动物进口的 56%)。一些蜥蜴的最初标价高达 15,500 美元,但随着市场饱和,其价格跌至 3,300 美元。
尼曼说:“这种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在二十年前,是无法通过书信和电话完成的。互联网让人们能够非常迅速地成为一个小型全球专业、小众爱好者的网络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即时共享信息并安排交易。”
尼曼在 Facebook 和爬行动物论坛上发现出售的无耳监测蜥蜴,无疑源自研究团队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工作的地区。现在,收藏家们会定期前往那里,当地村民们也积极地为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据报道,酒店员工会告诉外国客人,他们可以为他们弄到无耳监测蜥蜴,而店主们——模仿纽约市的仿冒手袋贩子——会偷偷地喊道:“我们这里有蜥蜴!”据称,一些村民靠这些爬行动物赚的钱足够买一辆新摩托车或一台电视机。
这并非一个物种的发现或重新发现首次引发收藏热潮。根据 2017 年《科学》(Science)杂志的一篇论文,超过二十种新描述的爬行动物在交易商获悉其在科学文献中的位置后,就成为了被盯上的目标。例如,2010 年,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生活在越南一个小岛上的新型变色守宫;两年后,这些守宫开始定期出现在欧洲市场,每对售价高达 3,300 美元。同样,在 2010 年,当一条自 1930 年代以来就没人见过的蛇突然出现在越南——一种所谓的“拉撒路物种”,从疑似灭绝的沉寂中复活——它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网上就开始出现兜售“养殖”标本的广告,每对售价 1,800 美元。
因此,保护主义者们已经吸取了惨痛的教训,有些发现最好还是严守秘密。他们要么完全省略论文中的位置数据,要么——对于一些安全意识强的期刊——将敏感信息上传到需要授权才能访问的锁定文件中。尼曼说:“有些事情我们守口如瓶,包括非常、非常受欢迎的物种。因为我们知道,一旦消息泄露,它们就完了。”
对于无耳监测蜥蜴来说,这种命运可能已经开始。但是,由于该物种缺乏实地数据——包括种群数量或分布等基本信息——因此无法确定这种贸易何时以及是否会构成生存威胁。在此期间,交易商们继续从野外掠夺蜥蜴,而收藏家们也继续购买它们。
摘自瑞秋·爱·纽维尔(Rachel Love Nuwer)所著《被捕猎:野生动物贩运的黑暗世界内幕》。版权所有 © 2018。由 Hachette Book Group, Inc. 子公司 Perseus Books, LLC 旗下 Da Capo Press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