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两架“大黄蜂”飞机飞过加州一片空旷的区域,打开了它们的腹部,释放出一个机器人蜂群。这些快速移动的无人飞行器以机械般的精准度起飞,然后飞向一系列航点,完成了由一名人类控制器设定的蜂群目标。这103架微型无人机的短暂飞行预示着美国在战争中使用机器人方式的新时代。
五角大楼自2013年起就与“鹩哥”无人机合作,10月份的飞行使用的是该军种的第六代设备。F/A-18“大黄蜂”是海军长期服役的战斗机,它们携带了这些无人机,并从照明弹发射器中释放了它们。这些小型无人机是CBS《60分钟》节目的一期节目主题,它们移动速度非常快,很难拍摄。下方是国防部的一段剪辑,视频中,无人机在战斗机下方几乎看不见,只是模糊的黑点。
从地面遥测视频捕获的画面中,蜂群清晰可见。起初,它们仿佛凭空出现,作为一个整体向一组新的目标移动。
这个无人机蜂群是战略能力办公室的产物,即将离任的国防部长阿什·卡特称赞了这项工作,他说:“这种尖端创新将使我们比对手领先一步。这次演示将推动我们自主系统的发展。”
自主性和蜂群作战是许多关于未来百年战争的预测的中心内容。目前最能代表美国战争方式的“捕食者”、“死神”和“全球鹰”无人机是大型、昂贵且脆弱的机器,由人类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远程控制。这些无人机也在相对没有威胁的天空中运行,不用担心敌方战斗机将其击落。这种方法对于反叛乱战争来说是可行的,而反叛乱战争无疑是五角大楼实际进行的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面对与美国实力相当的国家或任何拥有先进防空或电子干扰设备的敌人,“死神”无人机将是极其脆弱的目标。
蜂群作战,即多个小型飞行机器人协同工作以完成以前由大型飞行器完成的任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式。几枚价值45,000美元的防空导弹可以以低成本击落一架价值1800万美元的“死神”无人机,但用同样的防空导弹攻击一架小型商用无人机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同一时间还有102架无人机执行相同的任务时。
控制蜂群正是自主性发挥作用的地方。每一架“捕食者”无人机都有一个实际的操纵杆和飞行控制系统供人类飞行员操作,其职责是指挥和操纵无人机。一对一的比例对于小型无人机蜂群来说是无法维持的,考虑到“鹩哥”无人机的额定飞行时间“超过20分钟”,对于一次非常短暂的任务来说,这将是巨大的努力。
“它们是一个集体生物,共享一个分布式大脑进行决策,并像自然界的蜂群一样相互适应,”战略能力办公室主任威廉·罗珀(William Roper)说道,他强调了人类的参与。“与‘捕食者’不同,‘捕食者’的机器响应飞行员的操纵杆,而这个蜂群则接收人类控制者的目标,然后自行导航到该位置。可以推测,即使蜂群与人类控制器失去联系,它仍然可以飞向预设的目标列表,这使其能够在面对干扰和防空武器的情况下运行。”
就目前而言,自主决策似乎仅限于飞行路线。五角大楼国防科学委员会在2015年夏天发布了一项关于军事自主使用的研究,并主要发现了非致命性自我定向机器的用途。然而,不难想象,在未来,类似的小型无人机如果携带爆炸物,可以接收一个指令飞往指定地点,然后一旦到达就撞击目标。发展自主性是困难的部分;将其转化为武器则不然。国际社会已经在考虑禁止致命自主机器,尽管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性的致命机器已经存在。
就其本身而言,“鹩哥”是自主性和蜂群作战的突破,而非致命性的突破。目前,我们可以欣赏这些机动灵活、嗡嗡作响的空中机器人蜂群,同时仍然对整个过程中究竟有多少人类控制感到好奇。
观看并尤其倾听下方的蜂群声音。“无人机”这个词很少如此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