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受到极大的关注——考虑到让这些黑白绒毛球不灭绝有多么困难,它们占据了全球大量保护资金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动物简直是进化成懒汉:它们唯一的食物竹子,对它们来说极难消化,所以它们每天必须吃掉大约30磅竹子(只有大约五分之一能真正消化),并且消耗的能量如此之少,以至于它们基本上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它们似乎还饱受持续的胃肠道疾病的困扰,而且它们众所周知难以在圈养环境下繁殖。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努力拯救它们。事实上,得益于中国积极的保护措施,这些动物在2016年从“濒危”级别晋升为“易危”级别。
但是,当一个物种自身生存能力如此之差,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让它灭绝时,即使是动物爱好者也不得不问,如此巨大的努力真的值得吗?为什么仅仅因为它们超级可爱,就要让一个物种占用如此多的资源?
本周发表在《生态学报》(Ecospher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熊猫的批评者们最好选择其他论点来反驳:中国保护熊猫栖息地的努力实际上也保护了许多其他物种,包括金丝猴、羚牛、小熊猫、林麝和亚洲黑熊。
“熊猫基本上是中国的一件国宝,它们也成为了所有保护工作的象征性代表,”该研究的合著者、密歇根州立大学的Andrés Viña说。“所以它们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关注。我们很想知道,这种关注是否会延伸到其他物种。”
当中国官员着手将农田恢复为森林并减少森林砍伐时,他们只考虑到了标志性的熊猫。但也许并不令人意外的是,超过20,000英里的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也帮助了其他一些生物。即使在特别批准的熊猫保护区边界之外,植树造林和打击非法采伐的努力也使当地的植物得以繁衍生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事实上,现在这些保护区本身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达到了最大的生长和密度,熊猫栖息地之外的区域的改善速度实际上比熊猫栖息地内的区域更快。这些森林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改善土壤而大力推广生长快速、密集种植的针叶树,实际上损害了植物的多样性——但总的来说,实地数据和卫星图像表明,对熊猫的喜爱也帮助了这些熊的邻居。
Viña和他的合著者Jianguo Liu写道,通过改善这些森林和周边地区,仅仅关注熊猫的保护工作在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扎实的进展。所以,也许关注一个单一的受人喜爱的物种并非总是坏事。
“这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当你保护像熊猫这样的动物时,你就像一把保护伞,而所有其他物种都在这把伞之下,”Viña说。“为熊猫投入的这些资源也对与它们共存的所有事物都有益。”
Viña和Liu使用的卫星数据评估类型可以帮助类似的保护工作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可以找出能够对以熊猫为中心的计划进行微调的地点,以便让更多动物感觉宾至如归。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确定其他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巨型动物是否会产生像熊猫那样深刻的多米诺骨牌式保护效应,但Viña希望这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有效。
“提倡保护老虎、熊猫或大象,比提倡保护蚯蚓要容易得多,尽管蚯蚓非常重要,”Viña说。“我们更容易被这些特别有魅力的动物所吸引。所以,当这些动物的栖息地也覆盖了其他生物的栖息地时,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