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诺贝尔奖授予三位发现 DNA 修复机制的科学家

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卡的研究成果或有助于癌症治疗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屏幕上显示着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的托马斯·林达尔、美国人保罗·莫德里奇和美籍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卡因“DNA修复的机制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美联社照片) -

化学爱好者们的等待终于结束了:今天,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人员: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托马斯·林达尔、杜克大学的保罗·莫德里奇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教堂山分校的阿齐兹·桑卡,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方面的机制研究。

DNA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极其稳定的结构,但实际上它时刻遭受着攻击。在一天之内,它可能会发生成千上万次自发性和诱发性损伤——如果算上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数量会更多。

为了自我修复,细胞会动用大量酶来打开DNA并剪掉受损的部分。然后,它们会引入由其他酶组成的修复团队。

除了在正常细胞中发生外,这种修复过程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或药物的癌细胞中也会发生。了解这些修复机制在分子层面上是如何工作的,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抗癌药物至关重要,这些药物能够赢得与癌细胞的修复之战。

桑卡是北卡罗来纳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该团队绘制了整个人类基因组的修复图谱,这一成就将使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定位DNA在紫外线辐射或化疗损伤后发生修复的确切位置。

他通过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方式——下班后的电话——收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妻子把他叫醒,他向诺贝尔媒体描述了这一经历

“大约半小时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我妻子接了,然后叫醒了我。我当时没料到,非常惊喜。我尽力保持清醒……”

对于那些按国家给诺贝尔奖打分的观察家来说,桑卡获奖标志着一位土耳其出生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获得了该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

桑卡说:“我为我的家人、我的祖国和我的养育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莫德里奇自1994年以来一直是杜克大学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MMI)研究员,他特别关注遗传性结肠癌的发病机制,这种疾病是由一种罕见但毁灭性的DNA错配修复机制失活引起的。

在正常的DNA复制过程中,正确的遗传碱基对,即“字母”,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碱基错配,就可能发生突变。莫德里奇的工作描述了当细胞被警示存在差异并采取行动时发生的精妙协调。

林达尔因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工作,被认为是DNA修复领域的“教父”。他首次证明了DNA不断地发生衰变和自我修复,这个过程被称为碱基切除修复。

当他得知消息时,他正准备独自度过安静的一天。“我今天本来打算在家写点东西,但收到这条消息后,决定让司机送我去实验室,”林达尔说道

林达尔认为,诺贝尔奖将有助于人们理解DNA修复机制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通过阻止癌细胞自我修复,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治疗方案,使人们能够将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管理,就像人们可以与糖尿病共存一样。

他说:“这不仅对癌症,对许多疾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议题。“我们正逐渐摆脱‘寻找治愈方法’的思路,而是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与之共存的疾病。”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