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安德特人在艺术重建中出现时,他们手中常常拿着矛。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是熟练的猎人,我们在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发现了矛。但是,我们对他们如何使用矛以及这与我们自己的物种相比如何,一直没有定论。尼安德特人可能用矛来自卫或搜寻食物,而不是用来狩猎。但事实证明他们并非如此。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确实使用矛来狩猎动物。该论文描述了德国尼安德特人遗址 Neumark-Nord 出土的 12 万年前的鹿骨,其中两块骨头上有清晰的矛击穿孔。
这些不同寻常的文物证明了最早的矛是有效的狩猎武器。在一篇与新研究相关的论文中,我讨论了这些发现对我们了解尼安德特人生活意味着什么。
尼安德特人大约在 40 万年前 在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进化,而我们自己的物种 在非洲进化。科学家们传统上认为尼安德特人与智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和行为差异,但近期的发现澄清了尼安德特人比最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例如,他们 会照顾弱者,埋葬死者,并 进行象征性行为。
因此,尼安德特人也使用武器狩猎是有道理的——即使是一些黑猩猩今天也是这样做的。之前的研究表明,最早的尼安德特人矛是没有任何石质尖端的普通木棍。其中包括来自英国克拉克顿海(Clacton-on-Sea)的一根断裂的矛尖,可追溯到约 40 万年前,以及来自德国绍宁根(Schöningen)遗址的几根完整的矛,可追溯到约 30 万年前。德国莱林根(Lehringen)的一根木矛,其年代与 Neumark-Nord 大致相同,是在一头被屠宰的大象附近发现的。
尽管科学家们一直未能证明这些矛是用于狩猎,而不是用于强力搜寻(从食肉动物那里偷取尸体)或自卫,但有强有力的迹象表明尼安德特人确实是为了获取食物而狩猎。 我们知道他们吃肉,尽管最近对他们 牙齿 和 粪便 的研究表明,他们也食用 植物作为食物,可能也用于药用。
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考古学家通常依靠间接线索来了解人类物种是如何获取动物产品的。如果动物骨骼上有食肉动物的牙痕,并且其上方有该物种制造的切割或锤击工具的痕迹,那么很可能是食肉动物完成了捕杀——人类则利用了剩余的食物。如果工具痕迹在下方,那么人类很可能主动狩猎了动物。
狩猎的另一个迹象是在一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成人大小的被处理过的动物尸体。这是因为狩猎动物(并将其留给食腐动物)的食肉动物往往会选择较弱的猎物,如老弱的动物。
实验先行
考古学家在多个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了成人动物尸体和骨骼上的原始工具痕迹的证据。Neumark-Nord 遗址也是如此,但该遗址特别有趣的是发现了两块带有类似矛痕迹的骨头。
由于这些损伤是完整的,研究人员可以利用 微焦点 CT 成像 技术对其进行研究,该技术使用 X 射线创建高分辨率的 3D 图像。然后,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木矛刺入嵌入凝胶中的骨头进行实际实验,制造类似的痕迹并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骨骼损伤的形状和大小与锥形矛尖相关,并且在鹿骨盆上的损伤角度与矛以直立姿势刺入鹿体一致。也可能是在鹿躺着时被投掷的矛击中。第二块骨头(鹿椎骨)上的损伤没有明确的角度,但作者认为这仍然与刺击一致。
复杂的策略?
然而,这项新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早期矛是用于刺击、近距离投掷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仍然不清楚。与近距离接触的矛相比,投掷的矛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性,但需要对如何设计飞行武器有深刻的理解。
投掷武器,尤其是在更远的距离上,可以狩猎更多种类的物种,并适应更多的环境。这是因为它可以使猎人减少对有明显自然特征来设置陷阱或在近距离伏击动物的环境的依赖。Neumark-Nord 遗址的发现表明,尼安德特人能够在大片森林地带进行狩猎,这需要一群猎人的合作。
一些尼安德特人矛的设计表明它们可能被投掷过。大约在 200 万年前, 就已经具备了投掷的能力——这可能是我们物种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共有特征。有趣的是,在一根尼安德特人左臂骨的残骸上发现了 与习惯性投掷造成的创伤相匹配的损伤。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设计投掷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我们无法确定。
相比之下,人类狩猎采集者使用近距离投掷的矛来进行 狩猎、捕鱼和战争。我们不知道尼安德特人能投掷矛多远,但一些近现代人类群体能够准确地将矛投掷 到 30 到 50 米的距离。
关于不同“人属”物种的狩猎策略的核心问题在于 远程武器 的创新。如果尼安德特人能够进行强有力而精确的投掷,并且他们的一些武器能够飞行,那么他们与我们物种在狩猎技术上的差异可能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这些发现很有说服力,因为它们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使用矛作为穿透性武器来杀死猎物,从而解决了早期矛无效的假设。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聪明、有创造力且有能力,这些结果是合乎情理的。考虑到我们自己的物种存在的时间还没有尼安德特人长,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低估他们的倾向。
Annemieke Milks 是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博士生。本文最初发布于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