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波音公司和空军公布了曾经超绝密的“猛禽”原型机时,惜墨如金。他们告知来宾,该机在1996年至1999年间进行了38次试飞,但未透露地点。他们确认了试飞员,但未提及设计者。他们公布了飞机的最高速度(300英里/小时)和升限(20,000英尺),但对它目的的解释仅限于“用于测试‘非常特定的低可观测性技术’——也就是隐形技术”。
这就是“黑项目”发布的惯常做法。只可远观,不可近触。只可倾听,难以获知。由于“猛禽”所包含的许多单项技术仍属保密范畴,在圣路易斯波音公司“幻影工厂”的揭幕仪式显得语焉不详。飞机的建造者被再三提醒,他们仍有义务守口如瓶。
“黑飞机”——这些飞机在其绝密研发阶段的代称——被用于评估那些具有巨大军事回报的高风险技术。它们通常在内华达州空军的秘密试飞中心——51区接受严格的测试。而“猛禽”这款飞机,体型较小——大约是典型战斗机的一半——顶部进气口,机翼造型独特,让人联想起《星际迷航》中的克林贡战舰,它成为了第二代隐形技术的研究平台,但本身不会投入生产。
波音公司于1998年收购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于1992年启动了“猛禽”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隐形技术方面落后,其战斗机部门在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普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洛克希德公司在1977年就试飞了其原型机“蓝天”,这是F-117隐形战斗机的先驱。洛克希德和波音当时正在合作开发将于2005年服役的F/A-22战斗机,而诺斯罗普则在建造B-2轰炸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低估了隐形技术对五角大楼的重要性,为了重新获得竞争力,它成立了一个名为“幻影工厂”的独立部门,专门开发隐形及其他尖端技术。
1993年,我成为第一位参观“幻影工厂”的记者,或许也是第一位在它还在组装时就窥见了“猛禽”的人。该设施建有隔间和密码锁门,以便能够独立进行多个秘密项目的研发。一间锁着的房间里,化学家们正在研发吸波材料,这里留下了沾满灰尘的运动鞋印。幻影工厂的负责人杰里·恩尼斯热衷于谈论团队在原型机制造方面的创新。他们正在测试一台激光切割锯,用于制造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恩尼斯向我展示了用这种技术建造的一块巨大的复合弯曲图案,长12英尺,看起来像一个倒扣的船体的上半部分。他没有说明其用途——但事后看来,它看起来就像“猛禽”的后上机身。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通过“猛禽”项目向空军展示了“幻影工厂”的快速原型制造能力及其隐形技术专长。性能并非首要考量。该项目的飞行员之一乔·菲洛克形容“猛禽”“飞起来足够收集数据,但它不是一架火箭”。隐形,即视觉上或通过雷达等电子传感器都无法被探测到的能力,才是其主要目标。从正面看,低矮的驾驶舱盖遮蔽了整个喷气发动机进气口,这里通常是雷达探测的敏感区域;而机头和机翼倾斜65度的后掠角会将任何来袭的信号远远反射到雷达接收器之外。从侧面看,向下弯曲的翼尖比传统的机身尾翼更具隐形性,因为传统尾翼与机身连接处呈尖锐的拐角。
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隐形技术将物体减小的理论尺寸——约为八分之一平方英寸。这相当于半英寸的金属球、一只小鸟或一只大虫子,在某些近距离范围内仍然可被探测到。然而,近期的技术论文则谈论到万分之四平方英寸的RCS数值——比蚊子还小。“猛禽”的信号很可能就处于这个范围。
但“猛禽”为何需要飞行?如果它真的如此隐形,那么建造一个用于雷达测试的飞行原型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可以在地面上进行测试。答案在于其多层次的灰色涂装,特别是进气口前方的浅色区域,以及揭幕仪式上对“特定低可观测性技术”的含糊提及。白色的区域是反阴影涂装方案的一部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飞机形状造成的阴影。
结论,已获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证实: “猛禽”的设计目的是在白天实现隐形。如今,空军不会在白天操作其现有的隐形飞机——F-117战斗机和B-2轰炸机。尽管它们在白天可以躲避雷达,但其黑色涂装使其很容易被地面观察员或敌方战斗机发现。“猛禽”的工程师只能通过试飞来测试飞机的视觉隐形能力。这在地面上是无法测试的,因为20,000英尺高空的飞行环境是不同的。空气更稀薄,天空更黑暗,飞机沐浴着下方空气中尘埃和水分反射的光线。
其他线索也证实了视觉隐形组件。1995年,一架专门用于测试其他飞机视觉隐形的飞机——一架改装过的KC-135加油机,能够携带敏感的红外和光学传感器——进行了首次飞行,比“猛禽”早一年。大约在同一时期,一系列报道暗示“隐形”原型机正在51区进行测试。1997年的一篇《大众科学》文章指出,有可能为飞机配备大型电致发光面板,通过计算机控制,使其亮度与背景相匹配。
下一步是什么?“猛禽”的一些特点体现在目前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飞的波音X-45A无人作战飞机原型机中——但这可能不是全部。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詹珀将军,他与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切一同出席了揭幕仪式,曾一再表示隐形飞机在白天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并以此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A-22战斗机的理由。(虽然“猛禽”在白天不具备视觉隐形能力,但其速度和升限能力使其能够规避B-2和F-117所面临的威胁。)
然而,“猛禽”的测试已落后于计划。公布“猛禽”是空军向洛克希德·马丁发出警告的一种方式,表明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隐形飞机在白天的作战能力——简而言之,洛克希德·马丁并非不可或缺,而F/A-22项目需要加快进程。这也让波音公司得以将超隐形飞机作为F/A-22轰炸机衍生型FB-22的替代方案。
另一个可能的宣布原因:更大的“猛禽”。“蓝天”首次试飞六年后的F-117已经投入生产,空军有时间制造一些更大、具备“猛禽”技术的实用型飞机。他们做到了吗?是否有其他超绝密飞机正在等待出场?这取决于潜在的敌方去猜测和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在白天放松对防空部队的警惕。问题是,他们有多大的运气? n
比尔·斯威特曼是《大众科学》的特约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