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已经开始计划性地告别它的“凤凰号”火星着陆器。着陆器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的金光来每天唤醒它,但一场沙尘暴已经加速了它的终结,使其面临即将到来的火星冬季。
然而,着陆器的寒冷命运激起了网民们强烈的爱。 《连线》杂志举办了一段悼词比赛来纪念这一时刻。“凤凰号”还通过为Gizmodo撰写客座博客来宣传其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极客形象。读者仍然可以从这个热门的社交网站上查看“凤凰号”的个人推特流,其中包含诸如“太空探索万岁!”之类的机器人推文。
来自机器人航天器的亲切信息听起来可能有些陈旧,但太空探索确实是这里真正的赢家。在5月25日登陆火星后,“凤凰号”首次直接确认了火星上的水冰。它甚至用激光遥感仪器探测到降雪。对火星土壤的采样有助于揭示这个可能曾孕育生命的行星的化学构成。
“凤凰号”任务也突显了机器人太空探索的优点和缺点。一些观察家抱怨着陆器在挖掘土壤样本并将其输送到测试烤箱方面早期遇到的麻烦——这个问题,一名人类宇航员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解决,而不是几天。
然而,目前载人火星任务仍然遥不可及。即使新技术能够保护宇航员免受长途旅程中的辐射,提供生命支持和返回系统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任务成本。NASA似乎也不急于给宇航员单程前往火星的机票,尽管巴兹·奥尔德林可能会持不同意见。
相比之下,“凤凰号”可以愉快地在它的自杀式任务的最后几天里发推特。当然,它缺乏人类的戏剧性,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我们的机器人同胞产生兴趣。早前的调查表明,年轻人对之前的火星漫游车任务比对载人火星任务的设想更感到兴奋。同样,当预算削减威胁到今年结束漫游车任务时,太空爱好者们也发出了不满的呼声。
社交网络能否进一步激发人类对机器人太空探索的投入?如果“凤凰号”是一个指标,那么NASA的SUV大小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应该努力塑造它的博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