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的鸟类数量减少了近30亿

科学家们表示,现在是保护鸟类物种的时候了

1962 年,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lson)在其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警告了杀虫剂 DDT 的危险。这本书帮助启动了一场环保运动,并促使 DDT 停止使用,这种杀虫剂几乎导致了游隼和白头海雕等标志性猛禽的灭绝。

虽然老鹰和猎鹰已取得了显著的恢复,数量持续增长,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更大的危机,重申了卡森关于我们破坏自然能力的信息。在美国和加拿大,自 1970 年以来,几乎有 30 亿只鸟类已经消失——大约占曾经生活在这两个国家鸟类总数的 29%。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的保护生物学家蕾切尔·巴克斯顿(Rachel Buxton)表示:“这确实非常可怕。”她并未参与这项研究。“我们知道我们正面临生物多样性危机,但最令人震惊的是给它加上了数字。”

生物多样性危机通常以物种灭绝来定义,即许多物种完全消失。这一点很重要:据估计,今天的物种灭绝率比人类出现之前高出 1000 倍。但本周四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表明,统计更常见物种的数量可以描绘出一幅严峻的图景。“然而,对物种灭绝的过度关注,低估了生物变化的范围和后果,”作者在论文中写道。正如落基山脉鸟类保护组织(Bird Conservancy of the Rockies)的合著者、鸟类保护科学家阿尔温德·潘贾比(Arvind Panjabi)所说:“我们首次结合了 [鸟类] 种群数量的估计与种群变化的趋势。”

鸟类学家使用对 529 个物种进行的繁殖调查——占美国(不包括夏威夷,因数据可用性)和加拿大已知物种的 76%——来估计 1970 年至 2017 年的鸟类数量。除了调查,他们还使用了来自雷达站的迁徙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捕捉鸟群,并显示当地天气。研究人员使用统计分析来平滑不同数据集中的差异,从而全面描绘鸟类种群的状况。国家奥杜邦协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高级定量生态学家妮可·米歇尔(Nicole Michel)表示,她对包含雷达数据“印象非常非常深刻”。她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显示下降趋势……怀疑论者会说这是由于数据来源。”“通过包含这个完全独立的数据集,我们就有了一个独立的评估……这是重大的突破。”

有些类型的鸟类比其他鸟类更艰难。草原鸟类损失最严重,自 1970 年以来数量下降了 53%——减少了 7 亿多只。潘贾比说:“草原确实是北美最受威胁的陆地生态系统。“我们在过去几年里损失的草原面积比我们在亚马逊损失的雨林面积还多。”

森林、苔原、沙漠和沿海鸟类也都在减少。而损失的 90% 集中在仅 12 个鸟类家族,其中包括一些最常见的鸟类,如麻雀、黑鸟、莺和雀科鸟类。

finch
雀科鸟类是过去几十年里数量急剧下降的另一个家族。Ken Gibson/Flickr

鸟类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帮助传播种子、授粉和控制害虫——它们也是衡量其栖息地和其他野生动物健康状况的良好指标。“鉴于鸟类是监测得最好的动物群体之一,鸟类也可能代表着冰山一角,预示着其他分类群也有类似甚至更大的损失,”作者在研究中写道。

然而,一个好消息是,湿地鸟类实际上正在恢复——它们的数量增加了 13%。“我们的保护成功正在这些数字中体现出来,”巴克斯顿说。自 1989 年以来,《北美湿地保护法》(North American Wetlands Conservation Act)已为湿地保护项目提供了近 20 亿美元的资金。“我们在水禽保护和湿地保护方面的投资确实得到了回报,”潘贾比也表示赞同。

潘贾比说,毫无疑问,栖息地丧失在鸟类数量下降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是一个驱动因素。事实上,上周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过农业常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涂层种子的麻雀体重减轻,并推迟了迁徙。巴克斯顿补充说,其他威胁包括窗户、光污染和家猫:“想想把你的猫养在室内。”

立法改变可能是拯救鸟类影响最深远的方式。特朗普政府提议放松《候鸟条约法》(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将“意外”伤害从可起诉的罪行中删除,这样只有故意伤害鸟类的行为才会被惩罚。这意味着破坏栖息地的开发项目将不再因伤害占大多数鸟类物种的迁徙鸟类而承担后果。米歇尔说,奥杜邦协会正在利用这项研究向其成员发出警报,动员他们支持恢复《候鸟条约法》和其他保护措施。

然而,考虑到诸如禁止 DDT 或保护湿地等行动在过去对鸟类起到了帮助作用,很明显,这些物种可以恢复——它们只需要一点帮助。“当你给鸟类一半的机会,它们就能恢复,”米歇尔说。“这很重要,因为鸟类和人类命运相同;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也是在保护人类和其他依赖于同一地方的野生动物。对鸟类有益的,对人类也有益。”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