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大的失踪人口案件之一终于告破。或者说,至少是最大的失踪尸体案件。
1485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战役中阵亡(他的死状并不体面),他的确切安息之地从此湮没于历史长河。两年多前,考古学家在一个停车场下发现了一具与理查三世描述相符的骨骼。初步的DNA报告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表明这正是那位国王的遗骸,但参与身份鉴定研究人员的官方发现在此之前并未公布。
在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由图里·金(Turi King)和凯文·舒勒(Kevin Schürer)领导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正式确认为理查三世的身份。为了证明这具骨骼确实是理查三世,金和舒勒动用了他们所有可用的工具——从遗传学到历史研究。
最关键的证据是线粒体DNA。线粒体DNA通过理查三世的女性后裔(他没有直系后裔)遗传。研究人员在他两位已知的亲戚后裔与骨骼之间发现了匹配。这两位后裔——温迪·杜尔迪格(Wendy Duldig)和迈克尔·艾布森(Michael Ibsen)——并不是非常近的亲戚。他们是14代远房表亲(两次去除),他们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16世纪初。尽管如此,两人都符合拥有从他们两人到理查三世的长姐约克郡的安妮(Anne of York)之间一条不间断的女性血缘线的标准。

除了遗传数据,还有遗骸的发现地点。莱斯特的停车场于2012年被挖掘,因为研究人员认为那里曾是灰衣修士教堂(Greyfriars Church)的所在地——据称那里是理查三世的最后安息之地。据报道,这位国王的遗体在附近的博斯沃思战役中被杀后被运往那里。此外,遗骸本身显示脊柱有轻微弯曲,这可能导致其中一侧肩膀比另一侧高——这些身体特征被莎士比亚夸张地描绘成驼背,他在他的戏剧《理查三世》中将这位国王不朽地描绘成“那个瓶装蜘蛛,那个丑陋驼背的蟾蜍”。
线粒体DNA的匹配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部分,但为了万无一失地确认他们找到了正确的人,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历史层面的核实。同一时期的其他理查三世亲戚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线粒体DNA。为了排除与他基因相似的同时代“替身”的可能性,舒勒翻阅了史书和家谱,追溯了理查三世身边年龄相仿且可能参加过博斯沃思战役的亲戚。在82名候选人中,大多数在战役发生时已经去世或之后才去世。只有一人,罗伯特·尤尔(Robert Eure),下落不明,但记录显示他曾是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因此可能在博斯沃思战役发生时身在海外。
虽然线粒体DNA和历史研究表明这具遗骸是理查三世的,但有一条调查线索并未成功。研究人员还试图通过男性血缘传递的DNA来确认理查三世的身份。不幸的是,他们发现至少有一个环节发生了断裂。这意味着家谱中至少有一位男性与他出生证明上记载的生父并非同一人。因此,除了对理查三世的遗骸进行确凿身份鉴定(即使没有Y染色体匹配,研究人员也99.999%确定是他本人),研究人员还揭露了一些非常劲爆的家族秘密。
来自理查三世遗骸的DNA也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他的长相。在他生前绘制的理查三世肖像画没有一张流传至今,只有几幅是在他去世后16世纪初绘制的。DNA证据表明,其中一幅来自伦敦古文物学会(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London)的肖像画更为准确,正确地描绘了他蓝色的眼睛和较浅的发色。
理查三世的遗骸预计将于三月抵达其下一个安息之地,届时这位君主将被重新安葬在莱斯特大教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观看金和舒勒讨论他们结论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