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种类的蝎子是无害的。但如果你碰到了不该碰的蝎子,你可能会遇到大麻烦——它们的毒液会导致心脏骤停,肺部充满液体,常常导致受害者死亡。类似这样的蝎子蜇伤每年杀死3000人,而巴西黄蝎(Tityus serrulatus)的毒液毒性最强之一,每年影响120万人。虽然抗蛇毒血清可以阻止毒素发挥全部作用,但有时也会引起受害者过敏反应,再次危及生命。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毒素在分子层面上如何影响身体,这使他们找到了治疗蝎子蜇伤的新方法,据今天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研究人员怀疑是炎症造成了大部分损伤——蜂蜇人时也是如此——但他们不确定。于是,他们给4-6只一组的老鼠注射了不同剂量的蝎子毒液,并观察了不同系统在响应中所激活的情况。他们发现,即使是少量的毒液也能刺激“炎症小体”——一种诱导组织炎症的蛋白质网络——而且有两种化合物特别以波浪状的方式发出炎症开始和结束的信号。正是炎症导致了老鼠死亡——它导致肺部肿胀,使它们无法吸入更多空气。当研究人员抑制了老鼠炎症小体的功能或给它们注射限制炎症的药物时,老鼠就能在原本致命剂量的蝎子毒液下存活下来。
对研究人员来说,这表明抗炎药物可能是预防巴西黄蝎蜇伤在人类身上致命的有效方法。虽然这种实验还没有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但对蝎子蜇伤后分子系统的新认识可能有助于防止每年数千例蝎子毒液致死事件,甚至可能有助于治疗其他炎症起关键作用的疾病,如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