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汤姆·菲利普斯新书《人类:我们搞砸一切的简史》的摘录。
1944年,天才工程师、化学家和发明家托马斯·米奇利(Thomas Midgley Jr.)在他55岁时在家中病逝。他的发现对现代世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你会认为在家中安详地睡去听起来很平静。但并非如此。由于几年前患过一次小儿麻痹症,米奇利下半身瘫痪,他厌倦了被人抬进抬出床的屈辱。于是,他将自己创新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己建造了一个复杂的滑轮系统,以便能够自己行动。一切都很顺利,直到11月的那一天,发生了一些小意外,他被自己发明的绳索勒死了。
他死亡的方式已经足够讽刺——但这并不是汤姆·米奇利被写进这本书的原因。他被写进这本书,是因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死于自己发明的床上的事件,甚至没有排进他一生中最大的两个错误。事实上,几乎从任何标准来看,他都必须被列为有史以来最具灾难性的人物之一。
在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他致力于解决汽车发动机“爆震”的问题——这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发动机尤其是在承受压力时会发出震动和抖动。米奇利和他的老板查尔斯·凯特林(Charles Kettering)怀疑爆震是由于使用的燃料燃烧不均,而不是发动机设计的根本缺陷。因此,他们着手寻找一种可以减弱这种效应的添加剂。
他们最终选定的物质是铅(具体来说,是一种叫做四乙基铅,简称TEL的液体化合物)。而铅是一种剧毒物质。它会导致高血压、肾脏问题、胎儿畸形和脑损伤等。它尤其会影响儿童。
米奇利的故事经常被当作“意想不到的后果”的例子来讲述,但……并非如此。诚然,“毒害全球几代人”并不是他的目标。但同样,任何参与生产和推广含铅汽油的人都无法声称“哦不,这是多么可怕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铅的毒性并非新发现——数千年来人们一直都知道这一点。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的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在一封信中写道,使用四乙基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完全准确地预测,“在繁忙的交通干道上,铅氧化粉尘很可能会留在低层区域。”
米奇利的团队想出了许多有效的抗爆剂。其中一种的简单性令人印象深刻:乙醇。乙醇本身就是一种可行的燃料,基本的饮用酒精不仅可以消毒身体的创伤,暂时治愈情感的创伤,还可以作为抗爆剂——而且具有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廉的额外好处。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放弃乙醇,转而使用一种众所周知剧毒的物质呢?问题在于乙醇的生产实在**太**容易、**太**便宜了。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它**不可申请专利**。

在短短十多年里,四乙基铅汽油——以“Ethyl”为品牌名称,巧妙地避开了“铅”字——实际上已经占领了美国80%的市场。通用汽车和米奇利一直坚称它是安全的,尽管有许多可以说是“警示信号”。巨大的闪烁霓虹警示灯。比如,1923年2月Ethyl首次上市时,米奇利本人就因铅烟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不得不休假整个月。又比如,制造燃料的工厂里的工人不断死亡。新泽西州Bayway工厂有五名工人死于铅中毒,35人住院,其中许多人因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精神失常——一份报告记录道:“病人变得极度狂躁,喊叫、跳下床、砸毁家具,表现得像出现谵妄。”
铅的特性是它不会分解。虽然一些毒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那么危险,但铅会累积——存在于空气、土壤以及动植物和人体中。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铅中毒相关疾病,如心脏病。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铅还会损害儿童的神经发育——它会导致受影响人群的智商下降,据估计,全球超过12%的发育性智力障碍都与此有关。
米奇利本人在发明含铅汽油后并没有停下脚步。作为一名永不满足的爱好者,他很快转向了其他研究领域——而他还有第二个灾难性的错误要犯。
目标很简单:找到一种廉价、不易燃、无毒的物质,能够起到与当前制冷剂相同的作用。通用汽车最近收购了一家制冷公司,并将其更名为Frigidaire,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大赚一笔。
在研究了已知制冷剂的化学性质后,他很快确定氟是可能的候选物,最好是与碳结合以中和其毒性。他几乎一蹴而就,因为他团队创造的第一批测试物质之一就是二氯二氟甲烷。如今,它以其品牌名称“氟利昂”而闻名。
米奇利在一次美国化学学会的会议上,戏剧性地吸入了一口这种物质并用它吹灭蜡烛,以此展示了它的安全性,获得了极大的赞誉。无毒、不易燃且是出色的制冷剂。完美。事实上,他不仅仅是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他发现了一整类化合物,它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它们被称为氯氟烃——或者,使用常用缩写:CFCs。
不幸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甚至不知道“臭氧层”是什么,也不知道平流层中那层薄薄的氧分子对于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有害紫外线照射有多么重要。他们当然不知道,CFCs在海平面是完全无害的,但一旦进入高层大气,就会变得危险得多,因为同样的紫外线辐射会使它们分解成其组成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氯会破坏臭氧,剥夺地球的保护屏障。
好消息是,这次人类在造成大规模死亡之前就意识到了问题。万岁!人类得分!在20世纪70年代(正当逐步淘汰含铅汽油的首次行动开始时),人们也发现了日益扩大的臭氧层空洞,以及它与CFCs的联系。随之而来的是警告:如果臭氧层以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下去,人类将暴露在越来越多的有害紫外线辐射下,在几十年内,癌症和失明病例将激增。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世界开始着手消除托马斯·米奇利的遗产,他的两项主要发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禁止或逐步淘汰。
与此同时,米奇利的声誉已经确定:正如《新科学家》杂志所描述的,他是一个“一人造成的环境灾难”;正如历史学家J. R. McNeill(在他的著作《阳光下的新事物》中)所说,他“对大气的 the impact 大于地球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生物体”。
改编自汤姆·菲利普斯著《HUMANS: A Brief History of How We F*cked It All Up》 © Tom Phillips 2019,经Hanover Square Press/HarperCollins许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