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 在教会中找到了他的第一位辩护人。1587年,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设立了“魔鬼辩护人”一职,负责与教皇在册封圣徒时可能持有的任何偏见作斗争。魔鬼辩护人将提出反驳意见,并剖析被封圣者被认为显现的奇迹的有效性。
这个角色自宗教起源以来,已经演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那么正式但更险恶的角色。现在心理学家们知道,在公开会议或Twitter讨论串中扮演“魔鬼辩护人”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杰里米·杰米森(Jeremy Jamieson)解释说,从历史上的教会到现代的董事会会议室,扮演“魔鬼辩护人”的初衷是为了反对群体思维,即一种可能阻碍正确决策的现象。通常——例如,在关于新营销活动的商务会议上——扮演该角色的人被指派来挑战主流的构想。目的是为了阻止群体在不考虑意外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但是,当冲突是捏造的时,它可能没有帮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夏兰·内梅斯(Charlan Nemeth)的研究表明,“魔鬼辩护人”不像一个真正相信自己所说之话的异议者那样具有说服力。
这个角色也可能对扮演者和被扮演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
在2014年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杰米森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被指派向他人提供负面反馈的人,其归属感和自尊心会受到“心理威胁”。当辩护人感到无法应对因反对群体而产生的压力——例如潜在的负面社会反馈——时,就会出现这种令人不安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些“地狱使者”对他们正在攻击的人们过于 conciliatory(过于温和/妥协)。研究还指出,接受虚假批评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大:人们感觉自己被欺凌了。
研究人员还发现,被委派扮演“魔鬼辩护人”的人经常会道歉,这本身可能就是该角色的一个劣势,杰米森说。“他们会在将来与那些他们不得不对其表示负面意见的人的互动中过度补偿,”他说。
当“别西卜的代理人”出现在日常对话中时,这种同情心常常是缺乏的。在这些环境中,“魔鬼辩护人”的想法已经演变成一种传播有问题立场的方式。这在线上尤其有害,无论是在Facebook群组还是新闻文章下的开放评论区。无论是使用真实身份还是虚假身份,社交媒体用户都可以轻易地将他人卷入徒劳的争论中,通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任何涉及异议或负面评论的内容在这些场合通常都会被放大,”杰米森说。“人们通常更愿意在线上发表攻击性、批评性的评论,而不是面对面地提供这种反馈。”
采用反常识的姿态也已成为表达不受欢迎观点的工具。“最近,当人们想说一些他们认为可能会冒犯别人的话时,他们可能会加上‘假设性地’或‘扮演魔鬼辩护人’,”杰米森解释道。但这与该角色的正确定义不符。这些人冒充者可能并非在探索反驳意见,而是在试图将分歧包裹在假设中,或者让别人接受他们实际持有的偏见性或普遍不可接受的观点。
例如,在关于种族主义的对话中,躲在“魔鬼辩护人”的面具后面,可以让某人削弱有色人种的经历。或者更糟的是,对某人的亲身经历进行煤气灯操纵(gaslight)。
政治策略家玛雅·鲁珀特(Maya Rupert)在2017年的一篇《Slate》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次事件。在她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听众告诉鲁珀特(她本人是黑人),她之所以能进入法学院是因为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后来,鲁珀特的一位白人朋友戴上了“牛角”(即扮演魔鬼辩护人),请她考虑那人的观点。朋友说,也许她没有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法学院,但他声称这是为了提出一个反驳意见,而非他自己的观点。
鲁珀特驳斥了这一说法,告诉她的朋友,她的学校自1996年以来就已不再使用基于种族的招生制度,并强调这样的谈话如何让她在情感上备受煎熬。鲁珀特在她的文章中总结道,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扮演“魔鬼辩护人”时,是为了逃避责任,并躲在无偏见的逻辑或假设的幌子下。
杰米森的研究支持这一结论:与一个毫无目的的反驳者进行个人对话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互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魔鬼并不需要辩护人。
这个故事最初发表在 2022 年秋季的《PopSci》Daredevil 期刊上。阅读更多 PopSci+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