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更多人购买非处方助听器?

在美国,数百万成年人有听力损失。消费电子产品能否帮助他们转向助听器?
Hearing aids on table
如今的助听器是一项技术奇迹——小巧、轻便,而且通常无需充电即可使用一整天。Halfdark/fStop, Getty Images

本文最初发布于 Undark

弗兰克·林(Frank Lin)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祖母开始佩戴助听器。在晚餐时,她常常沉默不语,几乎无法通过电话交流。还是个孩子时,林想象着“如果她不必总是为交流而挣扎,她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大约在那时,林对耳鼻喉科(研究耳朵、鼻子和喉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最终学习成为一名耳鼻喉科医生,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因年龄而面临类似困境的患者。

这些抱负在他 2000 年代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变得更加坚定。在诊所为患者进行听力测试时,林注意到他的同事们对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相同检查结果反应截然不同。如果一个孩子出现轻微的听力缺陷,“他们会说:‘哦,听力非常重要,’”今天的林表示,他是霍普金斯大学科克利尔听力与公众健康中心的主任。但当他们看到一位 70 多岁的患者出现同样轻度至中度的听力损失时,许多人会淡化这些发现。

然而,如今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会使人们面临更高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风险。而且,与林早期培训时期不同的是,许多患者现在可以采取措施:他们可以使用在线测试或手机应用程序评估自己的听力,并购买非处方助听器。这些助听器通常比以前的型号更经济实惠,并且在 2022 年 10 月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

尽管可及性大大提高,但目前消费者直接购买助听器的兴趣仍然滞后——专家认为,部分原因是医生对成人听力健康的忽视、助听器保险覆盖不足以及围绕该问题的挥之不去污名。(正如林所说:“一直以来都有这种观念,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听力下降是正常的,怎么会重要呢?”)即使现在,除非患者报告有听力问题,否则通常不建议进行听力测试。

如今,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会使人们面临更高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风险。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价格低于大多数助听器且具有可能有助于轻度听力损失功能的消费音频产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 Apple 的 AirPods 和 Sony 的 LinkBuds 等可穿戴设备。今年秋季,代表价值 5050 亿美元的美国消费电子行业的贸易组织——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发布了一项消费电子产品的标准指标,用于报告个人的听力状况。尽管全球助听器的年销售量估计约为 2000 万台,但快速增长的全球消费类耳塞市场目前已超过 3 亿台。

这一趋势让包括林在内的一些专家(林是苹果公司的顾问,也是 Sharper Sense 的咨询委员会成员)不禁猜测,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兴趣是否最终将更多地由希望提高消费者对其音频产品认识的科技公司驱动,而不是由医疗界驱动。


在美国,12 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听力方面存在困难,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会更高。在 70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存在听力障碍。一个令人烦恼的方面是,听力损失常常悄无声息地出现,没有明显的标志来宣告其到来。“当我们的视力开始变化时,那是显而易见的。你无法看清汤罐上的标签,”美国听力学医师协会执行董事 Stephanie Czuhajewski 说。(听力学家治疗和管理听力损失和平衡障碍。)然而,她说,听力损失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有些人即使听力测试结果显示有明显缺陷,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问题。在一项针对 20 至 69 岁成年人的全国性研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听力损失参与者认为自己的听力没问题。即使是听力障碍更严重的人群中,也有 43% 的人仍然认为自己的听力正常。这可能部分是因为一些日常声音很微妙。例如,人们不记得自己曾经听得到背景声音,比如鸟鸣和树叶沙沙声,听力行业协会(Hearing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贸易团体主席 Kate Carr 说。(Carr 将于 12 月 31 日卸任,并担任该组织的战略顾问。)

听力损失常常悄无声息地出现,没有明显的标志来宣告其到来。

一个人难以察觉自身听力损失的部分原因在于身体的适应能力。近三十年来,54 岁的 Geoff McKonly 仅靠左耳听东西;1997 年,医生在手术切除一个快速生长的肿瘤时切断了他的右侧听觉神经。然而,在单耳生活了半生多后,“你会尽力去弥补,”马萨诸塞州南安普敦的家具制造商 McKonly 说。“大多数时候,我甚至都不会去想它。”

尽管听力损失很常见,但根据多项估算,能够从助听器中受益的老年人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使用过。近年来,使用率似乎在缓慢上升,但总的来说,自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设备更大、更笨重)以来仅有温和的增长。

相比之下,如今的助听器是一项技术奇迹——小巧、轻便,而且通常无需充电即可使用一整天。它们为何仍被低估使用率?

成本是一个主要障碍。2022 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立非处方类别之前,听力行业协会(Hearing Industries Association)对 15,000 多个美国家庭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 2,079 名受访者尽管报告有听力损失,但选择不购买助听器。在可能的理由列表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太贵”作为首要原因。

助听器的高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历史。1977 年,FDA 开始将助听器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监管。在那个手工用螺丝刀手动编程助听器的数字时代之前,FDA 规定公司不能直接将设备出售给消费者,以防止他们购买无效设备。相反,助听器只能通过持有执照的分发商或听力学家购买,他们通常以批发价从制造商那里购买设备,并将听力测试和相关服务(如适配和调整)捆绑到一个高昂的总价中。

芝加哥地区的一位听力学顾问 Kim Cavitt 表示,实际设备成本可能只占总价的 40% 至 60%。在 2020 年的一项研究中,平均每位患者支付了 2,500 美元——研究人员估计,这一捆绑式自付费用对超过四分之三的听力损失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2018 年的一项调查将成本定得更高,表明助听器消费者支付的平均捆绑价格约为 4,700 美元。在另一项调查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保险可以报销这些费用。传统的 Medicare 不涵盖助听器或助听器适配的检查,并且仅在医生或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订购听力检查时才涵盖。

捆绑定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市场,以至于在直销产品出现之前,五家制造商销售了全球 90% 以上的助听器。


即使成本不是障碍,许多成年人根本不会想到要去检查听力——而且不太可能得到医生的敦促。2021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发布了一份声明,得出结论认为,“证据不足”以确定医生是否对未表达听力担忧的人进行听力损失筛查和治疗是有益的。

工作组主席 Michael Barry(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全科医生)表示,这并非反对筛查的建议:“这是‘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更多研究。’”

然而,来自一个受人尊敬的全国专家机构的意见,该机构制定了塑造循证医学实践和预防保健指南的政策,这份不确定的声明仍然具有影响力。实际上,这意味着听力损失不像癌症、痴呆症和家庭安全筛查那样,被纳入自动化的医疗保健维护提醒中,凯瑟琳·詹姆斯(Catherine James)说,她是一位在旧金山诊所工作了 25 年的退休医生,她认为工作组的建议很有用且“不受大药厂影响”。

湾区全科医生 Vera Zeldovich 告诉 Undark,该初级保健机构的建议往往比较保守——比医学专科协会“干预性更小”。她举例说,美国癌症协会建议 45 至 54 岁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房 X 线摄影检查,而工作组的指南建议 50 岁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筛查。

听力损失不像癌症、痴呆症和家庭安全筛查那样,被纳入自动化的医疗保健维护提醒中。

林说,全科医生为每位患者分配的时间有限,通常需要在门诊预约中塞进很多内容。在就诊时,检查听力排在优先级列表的较低位置:“在 20 分钟的就诊时间内,这根本不现实。”

然而,听力困难困扰着约 4000 万美国成年人。在 2019 年的一项调查中,近 49% 的 Medicare 受保人报告有听力损失,高于心脏病、骨质疏松症或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听力困难会使人们面临更高的孤独感抑郁症跌倒的风险。听力损失也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影响。在《柳叶刀》医学杂志 2020 年的一份报告中,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发现,未经治疗的听力损伤是痴呆症最大的潜在可控风险因素。而林及其同事今年夏天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发现,解决听力损失实际上可以延缓一些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

这项为期三年的研究在美国多个地点招募了近 1000 名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老年人。一半的人被随机分配接受与听力相关的咨询和助听器,另一半则接受关于健康老龄化的普遍性咨询作为对照干预。在健康状况使他们面临较高认知能力下降风险的参与者中,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助听器具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中高风险患者相比,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降了 48%。尽管过去的研究所将听力缺陷与各种健康风险联系起来,但这是最早令人信服地证明佩戴助听器有实际健康益处的之一。

但是,即使几年前工作组在审查其最新听力损失建议的证据时,这些结果也可能没有多大影响。“问题不仅仅是干预是否有帮助,”巴里解释说。“而是是否存在从筛查到干预再到改善健康的明确途径。”

工作组最近两次关于听力损失的声明严重依赖于 2007 年发表的一项随机试验的数据。该研究招募了 2,305 名美国退伍军人。在一年后,在经过测试频率表明有听力损失的受试者中,不到 10% 的人正在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助听器仍然被低估和低估的事实可能阻碍了美国的筛查建议。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50 岁及以上成人每五年进行一次常规听力筛查,65 岁以上每 1 至 3 年进行一次筛查。

由于专家在筛查建议上存在分歧,而美国的初级保健更侧重于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是促进健康,因此患者常常需要主动采取行动来解决自己的听力问题。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右耳听力受损以来,家具制造商 McKonly 在过去一两年里开始注意到听力可能出现的问题——通常是在开车送儿子上学放学时。“我的左耳对着窗户,所以在车里我很难和别人交谈,”他说。他还记得去年在家具展上与顾客交谈时很困难。

但 McKonly 说,比注意到自己的困境更让他感触深刻的是,他看到家人的听力损失——“那些固执的老人,总是说‘什么?什么?’,他们真的可以从助听器中获益,但就是不去尝试。”

看到他们的抗拒给家人带来困扰,McKonly 决定不能再忽视自己的听力问题了。有一件事促使他采取行动:去年,FDA 为 18 岁及以上的“感觉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成人定义了一个新的非处方助听器类别。这些设备在零售店和网上销售,无需处方即可购买。

几年前,林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同事们提出了“听力指数”(Hearing Number)的概念——这是一个人听到声音所需的四种频率的平均响度。该指标在 0 到 100 分贝的范围内衡量听力,其中低于 10 的数值表示能够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而 65 及以上的值则表示严重听力损失。在过去一年里,林和来自约十家科技公司的代表与消费电子协会合作,使“听力指数”成为客户使用公司设备测试听力时报告的标准指标。

这些里程碑的到来引发了希望和焦虑。公共卫生倡导者们庆祝这一概念,希望它能降低成本并扩大对关键干预措施的可及性。

林说,一些听力学家担心,让人们直接接触听力测试和助听器会损害他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传统上依赖于将设备成本与服务捆绑在一起的捆绑定价。

2022 年 8 月,FDA 裁决后不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到27%的听力学家表示会开始销售非处方助听器,约 42% 的人表示会“取消捆绑”费用以与非处方助听器价格竞争,约 56% 会支持购买了其他地方的非处方助听器的患者。在另一项近期调查中,约五分之一的听力学家表示他们不会销售或维修非处方设备。

林说,在“听力指数”发布前的讨论中,助听器公司“不是很热衷”。在一次解释使用标准指标来帮助人们衡量听力并采取行动的电话会议中,他回忆起一位营销总监难以置信地问道:“那么,林博士,您是说您想解放消费者吗?”


在他最近一期 ListenUp! 播客节目中,耳鼻喉科医生 Mark Syms 将非处方助听器的推出比作 Y2K 时期——当时人们对几十年前的计算机编程快捷方式可能导致银行和其他信息技术行业在 1999 年变为 2000 年时陷入停顿感到恐慌。“我认识一些人当时在囤积金银,”Syms 说,但最终并没有发生可怕的后果。“它毫无波澜地过去了。”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非处方助听器,一些人曾担心或希望它们会颠覆行业,但它们迄今为止尚未产生太大影响。根据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9 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美国有听力困难的成年人中,只有 2% 购买了非处方助听器,只有 4% 表示打算在未来一年购买。非处方助听器的退货率似乎也更高,一家知名公司报告的退货率超过 34%,而过去几年处方助听器的退货率为 15% 至 19%。

一些犹豫可能是由于缺乏高质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推动医学界的变革很重要。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全科医生 Alex Krist 建议有听力困难的患者去看听力学家,因为“在我们社区,这是更常见的途径。”有时他会建议当地的 Costco,该公司提供免费听力测试,并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价格销售多种品牌的助听器,并提供免费的后续预约。

Krist 试图帮助他的患者找到经济实惠的助听器选择,但目前他并不特别推荐非处方设备。“作为一名医生,我实际上想看到一些研究,将非处方助听器的效果与由听力学家量身定制和开具处方的助听器进行比较,”他说。

除了偶尔的同行评审出版物之外,关于非处方助听器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在线产品评论

尽管全科医生在向患者提出建议时往往更为保守,但听力工程师们渴望创新并吸引消费者。工程师们倾向于将听力增强技术视为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将其归为特定类别。

“它始于我放进耳朵接听电话或播放音乐的东西,一直到应对我所拥有的任何程度的听力损失,”技术策略师 Nick Hunn 说,他主持蓝牙助听器工作组。“这只是技术的不同迭代。”

“作为一名医生,我实际上想看到一些研究,将非处方助听器的效果与由听力学家量身定制和开具处方的助听器进行比较。”

非处方助听器的底层技术与处方助听器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处方助听器通常服务于听力障碍更严重的患者群体,而非处方助听器则面向那些感觉“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成年人。在非处方类别中,设备预设了自适应程序,用于测试听力和调整音频程序。此外,客户有多种选择,包括款式、舒适度以及其他功能,如定向麦克风、降噪以及电话和视频通话的蓝牙流媒体。多样化的选择使得通常在医学研究中进行的头对头比较难以进行。

“智能耳机”(hearables)进一步使情况复杂化,这是 Hunn 于 2014 年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具有各种健康和音频功能的入耳式设备——包括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些人认为可能有助于轻度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增强功能。

“智能耳机”与一类称为个人声音放大产品(PSAPs)的设备重叠,FDA 将 PSAPs 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进行监管——与被视为医疗器械的助听器不同。FDA 新闻官 Carly Pflaum 在给 Undark 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说,PSAPs 和助听器都可以放大声音,但用途不同。助听器“弥补了听力障碍”,而 PSAPs“旨在帮助听力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况下放大声音,例如观鸟或狩猎等娱乐活动。”

在构建和测试这些产品的科学家看来,悉尼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国家声学实验室(National Acoustic Laboratories)的听力技术开发者 Nicky Chong-White 表示:“有听力损失的人通常只是在正常听者遇到的所有事情上都遇到增强的困难。”例如,任何人在嘈杂的地方都可能偶尔听不清,她说,但“有听力损失的人会遇到非常严重的困难。他们无法将背景噪音与他们试图听的人区分开来。”

2014 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实时收听”(Live Listen)的功能,通过将 iPhone 用作与助听设备配对的远程麦克风来帮助应对这些情况。例如,在嘈杂的房间里,将手机放在说话者旁边,可以通过蓝牙无线技术将他们的语音直接传输到人的助听器或耳机中。尽管早期版本存在回声问题,但新一代 AirPods 可以无延迟地放大声音,并根据用户的听力测试结果提供个性化放大。

Chong-White 及其同事的分析表明,AirPods Pro 在正常语音水平的声音方面表现与助听器相当,但它会过度放大响亮的声音,而低估微弱的声音。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耳塞可以帮助听力正常但难以在嘈杂环境中听清的人。

Chong-White 说,这些设备不会取代助听器。它们的电池寿命不长,无法进行精细调整,并且通常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但对于那些还没有准备好使用助听器的人——他们有时会遇到困难,但并非总是如此——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补充道。

Hunn 说,无论有听力损失的人如何获得技术,一些专家认为最终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听力是一个光谱,”Hunn 说。“归根结底,你想要对话。你想要声音。你想享受它。”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