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喜欢妈妈帮我掏耳朵。这是一种日常仪式:我把头放在她的膝盖上,她会用手电筒照进我小小的耳道。她会非常温柔地用一根细竹棍的弯曲端刮掉并舀出我黏黏的耳垢,这根竹棍上装饰着一个小巧可爱的玩偶,在日本被称为mimikaki。几千年来,在许多亚洲文化中,掏耳朵一直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但这种对清除耳洞里东西的强烈痴迷相当普遍:古罗马人制作了特制的耳镊,中世纪欧洲人制作了金属勺子,维京人用金质的掏耳工具清洁耳朵。
“所有文化似乎都痴迷于清除耳垢,”西雅图儿童医院和华盛顿大学的小儿耳鼻喉科医生Henry Ou说。
Ou说,尽管我们付出了各种富有创意的清除努力,但耳垢覆盖耳道是有原因的——最好不要去管它。即使它可能会堵塞你的耳机或弄脏你的枕头(我深有体会),耳垢也是一种重要且必需的物质。无论它是干硬还是粘稠,你都应该感激这种身体分泌物——它的成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能保持我们的耳朵健康清洁。
耳垢到底是什么?
耳垢,科学上称为“耵聍”,是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油脂、汗水和死皮细胞。“每种成分的比例因人而异,”Ou说。“每个人的成分组合都略有不同。”
他解释说,你耳道的皮肤在不断生长。当死皮细胞脱落时,它们会迁移到外耳道,耳垢的两种成分——汗水和油脂——对此有所帮助。汗水(可能导致耳垢产生气味)由称为顶泌汗腺的特殊器官分泌,这些腺体也存在于腹股沟、腋窝和乳头。
[相关:保护听力,越早开始越好]
油性分泌物来自外耳道毛囊周围的皮脂腺。鲁特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副教授Yu-lan Mary Ying说,你的腺体分泌多少油脂会影响这些金色团块的粘度和质地。
“当我们的油脂含量不同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稠度,这是非常个体化的,”她说。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油脂腺,或者他们的腺体分泌更旺盛。油脂的差异可能解释了耳垢类型的巨大多样性,“从非常干燥、片状到非常厚,有点像蜡烛的蜡或黄油,”Ying说。
你的基因扮演什么角色?
尽管耳垢的稠度从片状到粘稠不等,但人们通常分为两类:干性耳垢或湿性耳垢。干性耳垢通常呈较浅的黄色甚至灰色,而湿性耳垢通常呈较深的金色或棕色。湿性耳垢可能气味更浓。
这些不同的耳垢类型特征根植于你的基因。湿性耳垢在欧洲裔和非洲裔人群中很常见,而干性耳垢在东亚人中更普遍。这让我成为一个特例。我一直饱受粘稠、油腻的湿性耳垢的困扰,它似乎总是蹭到所有东西上——耳机、枕套、帽子。2006年《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ABCC11基因负责决定我们的耳垢类型,并发现湿性耳垢比干性耳垢更显性。
[相关:如何清洁AirPods和其他耳机]
虽然科学家们曾试图确定哪种耳垢类型具有更优越的健康或进化益处,但Ou表示他对目前的研究并不完全信服。不过,他补充说,你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它: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耳垢类型与气候存在一些关联——湿性耳垢在温暖地区更常见,而在凉爽气候中则倾向于干性耳垢。
你的耳垢会改变吗?
不怎么会。看起来孩子们产生的耳垢似乎更多,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耳道很小。“堵塞它不需要太多,”Ou说。“因为耳道较小,耳垢就更难自行排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耳垢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Ying解释道。随着年龄增长,汗腺和油脂腺的生产能力会下降,皮肤通常也会变得更干燥。这可能也会导致耳垢变得干燥、呈片状。
耳、鼻、喉共享同一空间,这意味着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会同时影响所有这些部位。有些人认为,生病时耳朵会产生更多耳垢,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Ying解释说,感冒、流感或过敏可能会让你感觉耳朵堵塞,但这很可能是由于连接你耳朵和喉咙的导管肿胀引起的液体积聚。“当你因扁桃体炎而鼻塞,或因喉咙痛而严重发炎时,[导管]可能会堵塞,所以你的耳朵会感到充盈,”她说。
“如果你的耳朵真的塞满了,你根本就不应该尝试使用棉签,你什么都不应该做。”
— Yu-lan Mary Ying,鲁特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耳鼻喉科医生
大多数感染不会改变你的耳垢。但有些更严重的情况,如鼓膜破裂、游泳耳或严重的头部损伤,耳垢的稠度可能会变成液体脓液——有时被称为“流脓耳”。Ou说,当分泌物和渗出物从感染的中耳流出时,它们可能会与耳垢混合。
耳鼻喉科医生可能会收集渗出物-耳垢混合物进行培养,以检测是否含有真菌或细菌。这有助于指导抗生素或抗真菌治疗。一些研究小组一直在探索使用耳垢作为毒理学工具,例如检测药物使用,就像分析头发或尿液一样。另一些人则研究通过耳垢测量激素水平,例如皮质醇。
耳垢为什么重要?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质地或类型,耳垢都在外耳道充当一道防线。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含有抗菌和抗真菌蛋白,可以预防感染。它还创造了一个微酸性环境,有害微生物不喜欢。重要的是,这种粘稠的物质能保持你耳朵内部的湿润和清洁。
“它起到了保护作用,是天然的润滑剂,”Ying说。“想想你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你需要有天然的油脂分泌,以防止你的皮肤过于干燥。”
你的耳朵也是如此。没有这种润滑,你的耳朵会感到瘙痒,会让你忍不住去抓挠,这可能会导致脆弱的耳道内壁受到刺激或损伤。这种天然屏障上的一个小小的破损就可能让细菌进入,引起游泳耳或其他感染。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插入太深,你可能会刺破鼓膜。此外,耳垢还有助于捕捉进入耳道的灰尘、碎屑和其他杂物。
[相关: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不要再往耳朵里塞东西了]
说了这么多,虽然你真的不应该掏耳垢,但有时医生确实需要清除它。过多的耳垢会影响听力;例如,Ou说,耳鸣(耳部持续的响声)可能是由耳垢过多引起的。佩戴助听器或听力辅助设备的人更容易发生耳垢堆积,并且需要定期进行耳垢清除,以避免严重的堵塞或进一步的听力损失。“如果我们想看你的鼓膜,但因为耳垢挡住了视线而看不到,那么我们会用工具小心地清除它,”他说。“但原因真的不多。”
自己往耳朵里塞东西,特别是那些珍贵的棉签,反而会把更多的耳垢推到耳朵深处,而不是把它弄出来。这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堆积。Ou说,取而代之的是,非处方矿物油或生理盐水滴剂可以帮助软化耳垢,它会自行排出。如果这不起作用,请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你的耳朵真的塞满了,你根本就不应该尝试使用棉签,你什么都不应该做,”Ying说。“预约一下,让我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