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最初发表于The Conversation。
我们的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以加剧人类接触到的全球范围内高达58%的传染病,范围涵盖从常见的经水传播病毒到鼠疫等致命疾病。
我们的环境与健康科学家团队审查了数十年来关于所有已知致病病原体的科学论文,以绘制一张受气候相关危害加剧的人类风险图。
数据令人震惊。在375种人类疾病中,我们发现其中218种,即远超一半的疾病,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洪水可以传播肝炎。气温升高会延长传播疟疾的蚊子的寿命。干旱可能导致携带汉坦病毒的啮齿动物为了寻找食物而进入社区。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着一千多种此类传播途径,并且气候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遍,我们认为指望社会能够成功适应所有这些变化是不现实的。世界需要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以降低这些风险。
气候健康危害的测绘
为了能够预防全球健康危机,人类需要全面了解气候变化可能影响致病疾病的途径和程度。
我们重点关注了10种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相关的气候相关危害:大气变暖、热浪、干旱、野火、强降水、洪水、风暴、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和土地覆盖变化。然后,我们查找了讨论人类疾病发生率与这些危害之间具体可量化联系的研究。
总而言之,我们审查了超过77,000篇科学论文。其中830篇论文详细描述了气候危害在特定地点和/或特定时间影响特定疾病的情况,使我们能够创建一个包含气候危害、传播途径、病原体和疾病的数据库。一份危害与病原体之间所有途径的交互式地图可在网上获取。

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多的疾病涉及媒介传播,例如由蚊子、蝙蝠或啮齿动物传播的疾病。从气候危害的类型来看,大多数与大气变暖(160种疾病)、强降水(122种)和洪水(121种)有关。
气候如何影响病原体风险
我们发现了四种主要的与气候危害相互作用于病原体和人类的方式。
1) 气候相关危害将病原体带到离人类更近的地方。
在某些情况下,气候相关危害正在改变可能作为危险致病疾病传播媒介的动物和有机体的分布范围。
例如,气温升高或降水模式的变化会改变蚊子的分布,而蚊子是多种人类致病疾病的传播媒介。近年来,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子传播疾病疫情的地理变化已被与这些气候危害联系起来。
2) 气候相关危害将人类带到离病原体更近的地方。
气候灾害还会改变人类行为模式,增加他们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例如,在热浪期间,人们通常会在水中花费更多时间,这可能导致通过水传播的疾病爆发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经历热浪后,瑞典和芬兰的弧菌感染显著增加。
3) 气候相关危害增强了病原体。
在某些情况下,气候相关危害导致的环境条件增加了病原体与媒介相互作用的机会,或者增强了病原体在人类身上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
例如,强降水和洪水留下的积水可能为蚊子提供繁殖场所,导致黄热病、登革热、疟疾、西尼罗河热和利什曼病等疾病的传播增加。
研究表明,气温升高也可能帮助病毒提高对热的耐受性,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因为病原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发烧。
例如,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真菌病原体对热的耐受性增加。一种以前对人类非致病的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在多个大陆上出现治疗耐药的人类感染,这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同样,研究表明,城市环境中的真菌比农村地区(通常较凉爽)的真菌更能耐受高温。
4) 气候相关危害削弱了人体应对病原体的能力。
气候相关危害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影响人体应对病原体的能力。它们可能迫使人们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例如,当灾害破坏导致人们居住在卫生条件差或增加接触病原体风险的拥挤环境中时。
例如,危害还可能通过营养不良等方式降低人体的抵抗能力。经历气候危害还可能由于压力而诱导皮质醇分泌增加,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反应。
该如何应对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福祉构成了重大威胁。我们的地图显示了这种威胁的广泛程度。在我们看来,为了降低风险,人类必须刹住驱动全球变暖的、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