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最初发布于 Outdoor Life。
最近一项在此处报道的研究,声称慢性消耗病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容易跨越物种界限,但该研究的科学界同行对其方法论持怀疑态度。
这项由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旨在通过使用“人源化小鼠”而非真实的人类来评估慢性消耗病感染人类的可能性。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上个月的《神经病理学杂志》(Acta Neuropathologica)上,声称在将慢性消耗病朊病毒直接注入其大脑后,携带人类朊蛋白的小鼠出现了慢性消耗病的迹象。
[ 阅读更多:“‘僵尸鹿’疾病正在导致全国鹿群死亡“ ]
这些发现引起了养鹿社区的警觉,人们担心慢性消耗病——一种由畸形蛋白质(称为朊病毒)引起的致命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感染食用患病鹿或麋鹿的人类。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慢性消耗病可以跨越物种界限并感染人类。
加拿大这项研究似乎表明,在特定强迫条件下,慢性消耗病可以感染非鹿物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落基山实验室(位于蒙大拿州汉密尔顿)的科学主任布伦特·雷斯博士表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雷斯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慢性消耗病研究人员,他认为加拿大的研究可能没有遵循标准的诊断标准,因此其结论值得怀疑。
“我和其他朊病毒研究人员对这项研究有一些重大担忧,”雷斯博士本周表示。根据雷斯博士的说法,该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研究人员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那些表现出神经系统疾病迹象的小鼠确实感染了朊病毒病。
雷斯博士解释说,加拿大研究人员未能使用标准的流行病学检测来确认感染,他认为这些检测可能会挑战慢性消耗病能够跨越物种界限的结论。未能进行这些“确认性检测”本应是一个“重大警示信号”。雷斯博士说:“如果我们实验室观察到相同类型的数据,我们会非常怀疑。”
换句话说,雷斯博士认为,为了证明慢性消耗病的传播,受试者必须表现出临床症状,如定向障碍和体重迅速减轻,并且通过标准的慢性消耗病检测呈阳性。加拿大的研究未能持续证明后者。总之,该研究的结论可能被夸大了。
“你不能仅仅根据临床症状来推断朊病毒病的传播,”雷斯博士说。“我们和其他人经常在年长的实验动物身上看到临床症状。每只动物都必须有阳性的确认性检测结果,最好是多种检测,而这项研究并非如此。”
这是否意味着该研究——暗示慢性消耗病存在跨物种传播可能性的结论——是错误的?雷斯博士说,不是,只是我们不应该假设它正在以加拿大研究人员报告的速率发生。
“我重申我的信念,慢性消耗病最终可能会以低水平传播到人类,”雷斯博士说。他研究慢性消耗病传播已有16年,并审阅了数十篇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和文章。“但加拿大的研究并非慢性消耗病传播给人类的无可争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