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乎成了所有冠军的口头禅。一旦赢得比赛,相机就会立刻凑上前,捕捉下那句充满喜悦的“我要去迪士尼乐园!”这句话,这个精心策划的市场营销策略,此后也演变成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在任何领域取得的胜利。但最近的“访客”可能标志着一次不受欢迎的胜利。
上周,加州公共卫生部证实,人类最富传染性的疾病之一——麻疹,已经“来到”了这个神奇王国。这次病毒的“到访”发生在12月15日至20日期间,并引发了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疫情。虽然米老鼠、米妮和他们的朋友们现在已经安全了,但病毒仍在继续传播,已蔓延到四个州,病例超过二十多例。
这次疫情,尽管在很多层面上都令人担忧,但它再次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麻疹病毒在美国已得到控制”这一几十年来固有的观念。毕竟,这紧随2000年记录麻疹根除以来的最糟糕的一年之后。与2013年全球报告的194,000多例(或在疫苗广泛使用前每年400万例)相比,644例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它仍然预示着一个相当不祥的未来。
除了数据之外,麻疹“光临”迪士尼乐园也可能成为微生物胜利的另一个信号。病毒的有效传播仅发生在人群疫苗接种率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根除策略,只有当一定比例的人口具有免疫力时,才能实现并维持成功。对于麻疹而言,所谓的*根除阈值*高于93%。这为零星和输入性病例留下了空间,但它们不应导致去年出现的如此大量的病例。加拿大2007年发生的一起局部疫情,导致94人患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当由于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免疫个体的比例降至93%的根除阈值以下时,病毒就可以轻易传播。在广泛接种疫苗之前,单个感染病例可能导致高达10例继发感染。在部分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这个数字降至6到8例。当达到根除阈值时,传播仅是微小的,感染者无法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证据表明广泛使用疫苗的必要性,但选择拒绝接种的人数仍在持续上升。2009年,一篇关于豁免率的分析文章发表,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1991年至2004年间,因宗教、哲学或个人信仰原因提出的总体豁免率从不到1%上升到2.54%。在地方层面,华盛顿州的一些地区,如费里县,拒绝率高达26.9%。这不仅揭示了美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的非同质性,也暴露了疫情爆发热点的可能性。
2011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就发生了类似事件。在输入21例麻疹病例后,爆发了疫情,总计725例。原因是当地的根除阈值仅勉强达到。一旦病毒进入人群,未接种疫苗者风险最高,而那些未按要求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人也未能幸免。
次年,英格兰曼彻斯特发生了更大规模的疫情。疫情持续了近一年才得到控制,共发现1,073例病例。尽管这是自疫苗问世以来最大的疫情之一,但回过头来看,这次疫情本可能更糟糕。对该市的检查发现,约有31,600名儿童疫苗接种不足。更重要的是,其中至少有10%的人被认为完全易感。然而,根除阈值已经达到,这意味着更多的儿童——即使是那些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可能受到了保护。
去年夏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了最新的疫苗覆盖率统计数据。就麻疹而言,全国范围内正确接种疫苗的人数为91.9%,其中10个州的覆盖率超过95%,而17个州的覆盖率低于90%。对于那些覆盖率低于93%根除阈值的州,麻疹可能会更容易引起感染。此外,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也更高。
至于未来,我们现在就向这个曾经被根除但似乎又卷土重来的病毒认输可能还为时过早。毕竟,当我们回顾去年病例的数量时,大多数仍是输入性病例,而非在社区内传播。然而,趋势表明,与去年相比,今年可能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况,尤其是如果疫苗覆盖率继续下降。如果不能尽快达到根除阈值,我们可以预期麻疹可能会取得更多“胜利”,并再次“光顾”某个著名的地方。也许是猫王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