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足虫的外骨骼在紫外线下会发出荧光绿、黄、蓝和粉红色,它们的生殖器也是如此。
这种色彩现象在节肢动物中很常见——节肢动物是包括千足虫、蝎子、蜘蛛、昆虫和一些海洋生物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群体——科学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就一直在使用紫外线研究蝎子。正是在那里,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综合研究所的进化生物学家和副馆长 Petra Sierwald 萌生了打开她的千足虫标本抽屉,看看哪些在光线下会发光的想法。其结果是 90 年代黑光海报梦想的体现。事实证明它在科学上也有用。
Sierwald 说:“千足虫在研究中一直很困难。”“它们很难处理,有些太大,无法放在显微镜下,而另一些则太小,很难看清楚细节。”但一项由 Sierwald 和同事发表在《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周四的研究中描述的新紫外线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更清晰地观察它们闪闪发光的生殖器和外骨骼,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几乎相同的千足虫物种。这两种结构通常用于区分昆虫和蛛形纲动物,对每种千足虫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在紫外线下会发出荧光,即发光。
现有千足虫物种超过 12,000 种。能够更精确地定义其中更多物种——无论是潜伏在野外还是存放在博物馆抽屉里的——对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别是这些有时具有入侵性的物种如何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都非常重要。
至于发光,是生殖器——或生殖器官——中的蛋白质以及外骨骼的称为角质层(cuticles)的部分将紫外线反射回可见光谱中的观察者。尽管 Sierwald 表示他们不确定这些千足虫在生物学上确切为何会发光,但她对未来对物种进行分类是多么容易和快速感到非常欣慰。
新方法涉及使用一个以极小增量移动的电动升降机,在不同的焦距下拍摄一系列图像。一旦图像被拼接在一起,照片就会显示出腿状生物的细微细节,例如上面显示的Pseudopolydesmus canadensis。该物种体型偏小,长度约为零点六七英寸。
下方图像中的蓝色腿状结构是雄性千足虫的生殖器,实际上是从腿部开始的。当雄性千足虫处于相当于它们十几岁晚期时,腿部会蜕皮,露出中间的管状结构。然后,再蜕一次皮,原来的行走腿就会变成完全功能的生殖器官。千足虫是盲的,所以它们的精美生殖器对它们的配偶来说是看不见的,但这种神秘的特征对科学家来说很有用。沿着生殖器腿的独特突起和刺,在新的(紫外线)光下被照亮,显示出千足虫属于哪个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