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王国充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伪装范例,动物会模仿环境中找到的物体,例如树枝或树叶,或者展示能够让它们融入周围环境的颜色图案,以躲避捕食者或猎物。
许多动物通过其他感官与世界互动,例如嗅觉。然而,我们对动物伪装的大部分理解都基于视觉机制,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依赖视觉。动物能否伪装自己的气味以避免被发现?由于捕食者经常使用气味来定位猎物,即使是视觉上伪装得很好的动物,如果仍然散发出浓烈的食物气味,也可能暴露出来。
在皇家学会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色彩斑斓的小鱼——孔雀须鲀,它可以通过改变气味来躲避饥饿的捕食者。进化倾向于以这种方式产生对策;动物可以采用某种机制来掩盖或减弱其气味,方法是限制其产生的气味,或者将其改变为与栖息地中存在的气味相匹配。
这可以通过饮食来实现:食物中产生气味的化学物质会转移到动物身上,导致其气味与周围环境相似——这就像你吃了很多大蒜后发生的情况一样。这一点在一些生活在植物上并且也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毛虫身上得到了证实。植物中的化学物质在被消化后会转移到毛虫身上,使它们与植物本身无法区分,导致捕食性蚂蚁毫不察觉地从它们身上爬过。其他动物类似过程的证据仍然稀少,这意味着“化学伪装”有多普遍尚不清楚。
水下伪装
橙斑孔雀须鲀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上,包括我们在那里进行这项工作的澳大利亚大堡礁北部蜥蜴岛。
它对食物非常挑剔,只选择啃食某些珊瑚。晚上,它也利用这些珊瑚作为栖息地,藏身于珊瑚枝之间,使其极难被发现。为了确定这些须鲀是否带有它们所吃的珊瑚的气味,我们招募了寄居在珊瑚中的螃蟹来测试它们是否能区分须鲀和珊瑚的气味。这些小螃蟹生活在珊瑚之间,每种珊瑚都有其特有的螃蟹种类。
在研究中,螃蟹能够区分喂食不同珊瑚的须鲀,并偏爱那些以螃蟹栖息的珊瑚为食的须鲀。事实上,须鲀散发出的珊瑚气味如此之强,以至于有时螃蟹会被须鲀而不是珊瑚本身所吸引。
闻起来像珊瑚固然好,但如果你最终还是被吃了,那也没什么用。为了测试闻起来像珊瑚是否能降低捕食者在周围环境中发现须鲀的能力,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次使用的是大型捕食性蓝斑石斑鱼。
将石斑鱼、须鲀和珊瑚放入一个鱼缸中,须鲀隐藏起来不被石斑鱼发现。当须鲀的饮食与鱼缸中的珊瑚匹配时,石斑鱼就待在鱼缸里的洞穴中。然而,当须鲀的饮食与鱼缸中的珊瑚不匹配时,石斑鱼就会焦躁不安,这表明它们闻到了食物的气味。这暗示着匹配栖息地的气味可能是避免引起不必要注意的好方法。
这是除昆虫外,首次发现动物利用其饮食来源的化学物质来伪装气味。下一步将是确定须鲀究竟是如何闻起来像珊瑚的,并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来理解这一系列生物过程。
我们对动物的化学伪装知之甚少,这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从参与动物的角度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角度来审视伪装是多么重要。这些发现还打开了可能性,即各种不同的动物可能也在以类似的方式伪装自己——就在我们眼皮底下。

本文最初发布于The Conversation。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