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潜龙三号”已深入南海,进行了近 100 英里、耗时 42 小时的航行。

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制造的色彩鲜艳的“潜龙三号”,外形酷似《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但可爱的外表掩盖了其强大的能力。它的“眼睛”处是前进的螺旋桨,“嘴巴”则是导航声纳。其垂直尾翼装有磁力仪,可用于探测锰结核等金属或外国潜艇。母船“大洋一号”的首席科学家蔡玮指出,在两次后续的航行中,“潜龙三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和金属结核的数据,以支持中国在南海海底自然资源方面的利益。

与它的“大哥”潜龙二号相比,“潜龙三号”续航时间更长,国产化率更高。这款重 1.5 吨、长 11 英尺的机器人潜艇最大作业深度约为 14,800 英尺,将引领中国在水下科研方面的雄心。

水下无人机的开发反映了中国在海底采矿、深海能源以及民用货运和军事集群机器人船等方面的兴趣。

中国的“水下长城”由联网的海底传感器和“潜龙三号”以及“海燕”滑翔机等长航时 UUV 组成,负责识别敌方潜艇、水雷和其他 UUV。鉴于中国长期以来在反潜作战方面的不足,像“潜龙三号”这样的深海无人机在经济领域之外也有其应用。它们还可以收集关于敌方潜艇声学和海洋学条件的宝贵数据,以改进隐身和反隐身措施。为了更和平的用途,“水下长城”收集的水下和海底数据可以促进搜救、地震和海啸预警能力、科学研究以及水下资源采集。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作战部门计划在海空领域部署集群,而中国的私营企业正在积极推广多体机器人军舰和 56 艘无人水面艇(USV)集群用于军事目的。随着中国在浮动核电站、海底采矿和机器人货船等其他未来海军技术领域争取领先地位,像“潜龙三号”这样的智能 UUV 显然将获得日益扩大的任务范围。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现在,有一艘船可以从一英里深的水下开采39,000吨矿石
- 中国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船舶研究设施
- 凭借 D3000,中国进入机器人军舰军备竞赛
- 巨大的水下机器人军团:中国展览展示海陆空无人机
- 出售:下一代中国军用机器人
- 不是鲨鱼,而是机器人:中国大学测试远程无人迷你潜艇
Peter Warren Singer是一位战略家,也是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他被《防务新闻》评为国防事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还被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称为官方的“疯狂科学家”。Jeffrey是华盛顿特区地区一位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两人都是美国空军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的联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