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当野火开始在南加州肆虐时,Diana Younan警告住在烟雾笼罩区的家人尽量待在室内。火灾会使空气污染水平飙升,空气中充斥着微小的颗粒物。Younan是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的环境健康研究员,她深知这些微小颗粒物会造成怎样的损害。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会影响呼吸功能或健康。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也会影响大脑,”Younan说。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入受污染的空气对大脑有毒性。这正逐渐与行为联系起来,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
Younan说,这与儿童时期接触铅——过去曾用于油漆和汽油——最终被发现与行为问题相关联的情况类似。一些科学家甚至怀疑,美国(以及许多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犯罪率的下降可能与汽油中去除铅有关。“铅开启了环境风险因素的整个研究领域,”她说。
在一项对近700名儿童数据的分析中,Younan和她的团队发现,洛杉矶地区接触空气污染较多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越轨行为。这项研究今日发表在《变态心理学杂志》上。研究还发现,在儿童与父母关系不佳或母亲出现抑郁迹象时,相同剂量的污染暴露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这项研究使用了对儿童近十年的追踪数据,从他们九岁时开始。父母每隔几年填写关于孩子行为的问卷(询问诸如撒谎、欺骗、物质滥用和破坏公物等问题)。研究团队随后利用该地区日常空气污染测量数据,对研究期间每个孩子在家附近遭受的污染量进行了分类。
Younan特别研究了2.5微米颗粒物污染,这种微小颗粒比人的头发细30倍。“这不是人们能看到的雾霾,”她说。“但如果看不到,它就糟透了。”Younan说,这种类型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和交通。
Younan表示,污染水平与越轨行为之间的联系不能用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或其他社会因素的差异来解释,这突显了颗粒物的驱动作用。但她补充说,重要的是要注意,贫困人口更有可能居住在高速公路附近或污染更严重的地区,并更多地暴露于可能导致这些不良影响的颗粒物中。
Younan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它没有考虑噪音污染,而且父母只能报告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而不能报告社交活动或学校中的行为。她希望更多的研究能够帮助验证这些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领域,”她说。
罗切斯特大学环境医学教授Deborah Cory-Slechta(未参与此项新研究)的职业生涯始于研究铅暴露。但在过去几年里,她转向了空气污染研究。起初,她怀疑污染会影响大脑。“但我们开始发现的东西真是太惊人了,”Cory-Slechta说。“至少可以说,所有人都对其中一些效应的显著程度感到惊讶。”
Cory-Slechta研究空气污染对动物模型的影响,她说她在这些研究中看到的行为变化似乎与Younan纵向研究中观察到的越轨行为相符。“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暴露水平下(在动物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行为改变,”Cory-Slechta说。“例如冲动性,这可能与越轨行为有关。”
污染有几种潜在的进入大脑的途径。吸入肺部的颗粒物可以进入血液,最终循环到大脑。颗粒物也会引起肺部压力,导致产生炎症分子,然后这些分子会到达大脑。污染也可能直接作用于大脑,当人们通过鼻子吸入受污染的空气时,鼻子与大脑中称为嗅球的部分相连。Cory-Slechta说,这种途径意味着颗粒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通常提供的保护。
颗粒物通常伴随着金属、有机物或其他污染物,所有这些都可能对大脑造成破坏——尤其是在关键的发育窗口期。“这是对污染的物理反应,”Younan说。“它正在损害大脑。”
当汽油中去除铅后,犯罪率相应下降,Younan推测空气污染也可能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空气污染一直在减少,犯罪率也在下降,”她说。“看看它们是否有关联会很有趣。”
Cory-Slechta说,过去五年来,空气污染与大脑关系的研究蓬勃发展,但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很多方面,我们仍处于开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