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刊登于 Hakai Magazine,这是关于沿海生态系统科学与社会的一份在线出版物。在此阅读更多此类故事 hakaimagazine.com。
冰河时代对大型哺乳动物很友好。大约在 250 万年前到 11,700 年前,它们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四处游荡。例如,狮子曾遍布世界各地。在东非进化后,这些大型猫科动物穿过欧洲和亚洲,最终通过白令海(一个如今已沉没的大陆,曾连接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区)进入北美。
狮子在北美游荡了数万年,然后灭绝了。如今,没有狮子在南阿尔伯塔的油菜田里闲逛,也没有狮子在育空草原上追逐猎物——那么,发生了什么?
洞狮及其体型更大的亲戚美洲狮,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即更新世末期,首次进入北美。这些巨大的狮子已经是欧洲的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人们曾在洞穴中描绘和雕刻它们的画像,包括法国著名的肖维岩洞。
艾奥瓦州德梅因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朱莉·米辰(Julie Meachen)专攻大型猫科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食肉动物。她表示,洞穴壁画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这些狮子外貌和生活方式的信息。壁画描绘了体型庞大、没有鬃毛、毛色呈红色的狮子,它们群体生活。
米辰解释说,化石证据也表明,与现代非洲狮一样,更新世的雄狮比雌狮大得多。她表示,美洲雄狮的最大体型约为 420 公斤,而现代狮子仅重达 270 公斤。“它们可能能够杀死它们想杀死的一切——除了完全成年的[雄性]猛犸象,”她说。
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脊椎动物动物学博士后研究员亚历山大·萨利斯(Alexander Salis)作为其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研究的一部分,仔细研究了北美狮子的故事。萨利斯与米辰及一群同事合作,分析了来自北美和欧亚大陆 39 只更新世狮子的线粒体 DNA。他确定狮子至少在三个不同的时期迁徙到北美。但它们的适应能力在面对气候和栖息地变化时有所减弱。
萨利斯解释说,每一次狮子迁徙浪潮似乎都与全球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相对应。随着地球在冰冻和融化时期之间波动,海平面时升时降,白令海也反复出现和消失。在冰川时期,不断扩大的冰盖导致海平面下降,打通了通往北美的路线,狮子便利用了这一点——每一次迁徙都带来了 DNA 标记,揭示了它们的来源和时间。
萨利斯解释说,大约 165,000 年前首先漫步到北美的狮子是一个洞狮谱系。当一个更温暖的时期导致白令海被淹没时,这些狮子与亚洲种群隔离开来,并进化成了美洲狮。他说,美洲狮并没有在北部停留太久,而是南下前往现在的美国。几乎所有的美洲狮遗骸都在曾经覆盖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冰盖以南被发现——除了育空地区一处 67,000 年前的标本。萨利斯认为这是已知最古老的美洲狮。
萨利斯说,大约 63,000 年前,第二波洞狮穿过现在的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区的东白令海。出于某种原因,这些洞狮留在了冰盖之上,与已经南迁的美洲狮分开。萨利斯的が研究表明,这个狮子谱系在大约 33,000 年前灭绝了。
萨利斯说,东白令海洞狮的灭绝可能归因于该地区的变暖趋势。海平面上升,潮湿的天气到来,这是泥炭生长的关键因素。东白令海泥炭地的扩张会破坏栖息地并改变植被,严重影响食草动物,使洞狮和其他食肉动物难以找到猎物。南迁的美洲狮则未受影响。
大约 22,000 年前,随着最后一波洞狮从亚洲抵达,狮子在东白令海的化石记录中重新出现。但它们运气不佳。
米辰说,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气温上升,整个大陆的巨型动物开始灭绝,再加上人类的出现,人类迅速开始改变环境。她认为,这种双重打击会引发植被丧失和猎物种群下降,导致美洲狮和洞狮的灭绝。
安德鲁·克夫(Andrew Cuff),一位古生物学家,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讲师,他未参与萨利斯的が研究。他说,狮子分多批次进入北美是合理的,每次白令海能够通行时都利用了额外的领地。他指出,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曾利用这条路线在大陆之间迁徙。
克夫补充说,当数据汇集在一起,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并且与冰川、化石和 DNA 记录一致时,这很令人欣慰。
更新世时期,北美 roaming 的不仅仅是狮子。美洲狮(也称为山狮、彪马和野猫)以及几种现已灭绝的物种,包括各种剑齿虎,在狮子抵达之前很久就已经分布在美洲。米辰说,北美美洲狮是冰河时代后期巨型动物灭绝的受害者,但南美种群得以幸存。一旦鹿和麋鹿开始重新繁衍北美,美洲狮也回来了。
米辰说,在冰河时代结束之前,北美生活着数量惊人的多样化物种。通过了解已经失去的东西,她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它的必要性。
本文首次发表于 Hakai Magazine,经许可在此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