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徙的鸟类在史诗般的旅途中可能会携带一些危险的“偷渡者”——蜱虫。这些吸血的蛛形纲动物可能携带严重的病原体,包括莱姆病、无形体病和波瓦森病毒感染。现在,由于气候变化,搭乘鸟类便车的蜱虫可能传播得更轻松,并在新的地区建立种群。这些发现详见一篇于 11 月 18 日发表在《细胞与感染微生物学前沿》期刊上的研究。
“如果条件变得更有利于热带蜱虫种类在它们以前无法成功生存的地区建立种群,那么它们就可能将新的疾病带过去,”该研究的合著者、南密西西比大学生物学家 Shahid Karim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不受欢迎的旅行伴侣
蜱虫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病原体传播媒介之一。它们可以将人类和家畜与通常只存在于野生动物中的疾病(如莱姆病)联系起来。蜱虫还可以叮咬鸟类——尤其是迁徙数千英里的候鸟。这种搭便车的方式让蜱虫能够长距离传播。
[相关:如果你避开这些地方,就更不可能被蜱虫叮咬。]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现在一些蜱虫种类更容易作为入侵物种生存。这可能发生得非常快。例如,亚洲长角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于 2017 年首次在新泽西州被发现,现在已遍布另外 14 个州。
“许多蜱虫种类的地理分布变化非常迅速,”该研究的合著者、佐治亚南方大学生物学家 Lorenza Beati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于一些迁徙的外来蜱虫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在其北迁的目的地创造出与其通常栖息地相似的条件。如果温暖的气候条件与适合所有蜱虫生命阶段的脊椎动物宿主存在相结合,那么建立种群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观鸟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调查了通过迁徙鸟类传播的蜱虫。研究小组在六个鸟类通常会停下来休息的地点设置了网,这些地点位于墨西哥湾北部沿岸。每只鸟都被戴上编号的识别环,测量体型,进行体检,并仔细检查是否有蜱虫。如果发现蜱虫,这些蛛形纲动物会被保存起来,以便进行后续的 DNA 分析,以确认种类并识别它们携带的病原体。
接下来,研究小组将这些鸟类分为三类——留鸟、短距离迁徙鸟和长距离迁徙鸟。他们还绘制了每种鸟类的地理分布图,以了解它们可能在何处携带了蜱虫。这些地图凸显了蜱虫可以传播的距离之远。平均传播距离高达 3,100 英里(5,000 公里)。
然而,捕获的蜱虫数量相当少。共采集了近 15,000 只鸟类样本——其中近 2,000 只被采集了不止一次——但只从 164 只鸟身上收集了 421 只蜱虫。尽管鉴定出了 18 种不同的蜱虫,但只有四种占科学家鉴定出的蜱虫的 81%。短距离迁徙的鸟类携带的蜱虫比长距离迁徙的鸟类多,并且采集到的几只蜱虫样本是尚未在美国建立种群的新热带物种。
显微镜下
随后,研究小组分析了蜱虫携带的细菌。弗朗西斯氏菌(Francisella)是最常见的细菌。这些共生菌有助于蜱虫的生存,但某些菌种可能引起一种名为兔热病的疾病。蜱虫中较高水平的弗朗西斯氏菌与另外两种细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或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水平较低有关。
立克次氏体是第二大类常见的细菌。这些细菌根据菌种的不同,会导致发热或皮疹。这可能表明它们与蜱虫之间存在一种科学家尚未了解的共生关系。长距离迁徙鸟类长途飞行需要蜱虫消耗大量能量才能保持附着。
立克次氏菌可能有助于蜱虫应对旅途中的能量损失。某些种类的立克次氏菌会引起人类疾病,包括斑疹热。然而,科学家们尚不确定入侵蜱虫是否可能将这些疾病传播给人类。
据研究团队称,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鸟类辅助下的蜱虫传播有多大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鸟类是否通过携带蜱虫传播的疾病,在不携带蜱虫时充当疾病的储库。
Karim 表示:“这些蜱虫不仅可能带来新的病原体,而且如果它们成功在美国建立种群,它们可能会成为本国已存在病原体的额外传播媒介,或者在野生动物储库中维持病原体,从而成为感染源。”
在户外时穿长袖衣物、使用优质驱虫剂,以及在户外活动或在蜱虫出没地区后进行蜱虫检查,是保护自己免受蜱虫传播疾病侵害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