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史前巨兽失去了它们统治地球的地位。大约在66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兴起的哺乳动物,需要填补这一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确实成长起来,克服了这一挑战。
[相关阅读:我们离识别第一批哺乳动物更近了一步。]
在一项于5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名为巨犀的已灭绝犀牛状食草动物家族,它们在地球上的初期体型与狗差不多,但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进化到了大象的大小。巨犀可能在其灭绝(约3400万年前,由于环境变化)之前未能达到其最大的体型潜力。
随着恐龙在白垩纪末期(1.45亿至6600万年前)灭绝,世界上的哺乳动物在资源竞争方面面临的压力大大减小,科学家们认为这促成了它们作为一个家族的成功。巨犀是哺乳动物中的一大赢家,它们从大约土狼大小、重40磅的生物,长成了2000磅的巨兽。根据这项研究,它们在短短1600万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这一增长,这在进化论上是非常快的。
巨犀的意思是“雷霆巨兽”,它们强大的名字灵感来源于拉克塔族口述历史中描述的伴随巨人的剧烈雷暴,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称。这些动物曾生活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多数物种体重超过一吨,但最大的物种漫步在今天的南达科他州恶地。这些巨兽身高约8英尺,长约16英尺。它们是现代貘、马和犀牛的近亲,鼻子上长有Y形角。
这项关于巨犀体型进化的研究团队回顾了该家族化石记录的证据以及276个已知巨犀个体的谱系图。他们很幸运,化石记录展示了它们大部分的进化过程,并且研究团队生成了计算机模型来追踪不同巨犀物种的遗传特征的变化。
他们还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即评估导致新物种形成的进化途径。这有助于他们确定这些进化变化如何可能与其体型增大相关联。
数据显示,巨犀物种的体型实际上朝两个方向进化。一些物种会变得更大,而另一些时候,物种会变得更小。他们发现,与体型较大的近亲相比,体型较小的物种更容易灭绝,而体型更庞大的巨犀比体型较小的物种更持久。
[来自PopSci+的相关内容:一个古老的全球变暖时代可能预示着我们炙烤的未来。]
在始新世晚期,剩余的巨犀是真正的雷霆巨兽。它们作为巨型食草动物的地位可能使这些巨兽受益,而体型较小的动物更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晚餐。根据这项研究,来自其他大小型食草动物的竞争对这些巨兽几乎构不成威胁。
不幸的是,与此同时,气候从一个更湿润的食草动物天堂急剧转变为一个更加干旱的环境。因此,当曾经繁茂的绿色生态系统干涸时,巨犀失去了它们的进化优势。它们最终在大约3400万年前灭绝了。
对这个家族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模拟古气候变化等生态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地球上可食用植被的覆盖量,以及它们如何导致这些巨型食草动物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