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耗能巨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正迅速使科技巨头本已庞大的能源需求变得更加严峻,并迫使这些公司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能源。虽然 Meta 和 Google 正在探索现代地热技术和其他较新的实验性能源,但微软却在“逆流而上”。本周,该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协议,将从宾夕法尼亚州备受关注的三哩岛核电站采购能源。该核电站曾因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反应堆事故而闻名。如果成功,这项努力将使美国核电的标志性象征重获生机,并可能为微软提供约800兆瓦的清洁能源,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微软能源副总裁 Bobby Hollis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协议是微软在帮助电网脱碳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里程碑,以支持我们成为碳负排放的承诺。”
45年前,位于费城以西约两小时车程的三哩岛改变了美国核电的采纳轨迹。1979年3月28日黎明前,该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发生部分熔毁,将少量放射性气体释放到空气中,引起附近地区的恐慌。尽管熔毁事件未造成人员死亡的记录,但这一事件对公众对核能的认知造成了持久的损害。如今,许多环境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为,当时的强烈反对可能有些过头。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它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但会产生核废料)。它也比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可靠。这种持续不断的可用性对于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它们需要一切可用的能源来维持数据中心的运行和适当的冷却。
复出
1979年事故发生后,三哩岛核电站继续运行了数十年。五年前,它最终停止了运行,原因并非安全问题,而是经济因素。电力供应商 Constellation 在过去20个月里一直在检查这座停运的核电站,以确定它是否能再次成为一个可行的能源生产商。他们认为可以,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一份新闻稿中,Constellation 表示计划投入16亿美元自有资金来重启该核电站,投资将用于更换1号机组的主变压器以及修复涡轮机和冷却系统。《华盛顿邮报》指出,这将是美国首个退役后重新启用的核电站,也是首次由单一客户购买其全部能源输出。
一切完成后,Constellation 预计升级后的三哩岛核电站将雇佣600名现场工作人员,并产生835兆瓦的电力输送到电网。《纽约时报》估计,这大约相当于70万户家庭的用电量。Constellation 还计划将该核电站更名为 Crane Clean Energy Center,以纪念公司已故的首席执行官 Chris Crane。该核电站最早可能在2028年开始运行,具体取决于美国核管会的监管批准。
Constellation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e Dominguez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因经济效益不佳而被过早关闭之前,该核电站曾是电网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之一,我们期待着以新的名称和新的使命将其重新启用,为宾夕法尼亚州提供经济动力。”
科技公司需要更多清洁能源来驱动未来的人工智能
对于微软而言,这项协议为其提供了一个获取新能源的机会,以帮助其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与一些竞争对手一样,微软已承诺到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并成为碳负排放公司。然而,争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霸主地位可能会使这一目标面临风险。高盛最近的一项预测估计,一次 ChatGPT 查询所需的电力是谷歌搜索的10倍。总体而言,根据同一份报告,驱动像OpenAI 的 Sora 这样的新兴生成式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模型所需的能源“史无前例”。一些报告表明,容纳这些人工智能模型的庞大数据中心到2030年可能占美国总能源需求的9%以上。
《大众科学》先前采访的专家认为,现有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能无法足够快地产生足够的电力来满足所有新增需求。上述高盛的预测估计,按照目前的能源预测,化石燃料可能占满足未来数据中心需求能源的50%以上(60%)。这种“脏能源”困境迫使科技公司采取创新措施。Meta 和 Google 都在投资初创的近地热能公司。亚马逊,已大力支持 Anthropic AI,最近宣布与 Talen Energy 达成能源协议,采购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的核电站的能源。微软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也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各地建设小型、更具实验性的核反应堆。
人工智能为核能注入了急需的动力
微软转向核能,恰逢人们对这一曾饱受批评的能源的态度似乎正在转变。今年由当地一家民意调查公司对宾夕法尼亚州居民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重新开放三哩岛核电站。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56%的美国成年人支持核能,这一比例在四年前仅为43%。去年,加州立法者突然推翻了关闭迪亚布罗峡谷核电站的决定。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和密歇根州据报道正在花费20亿美元重新开放帕利塞德斯核反应堆。人们对核能看法的转变与科技行业对新能源的突然需求相结合,可能使美国核能处于近年来最有希望的地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