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如今东北欧的史前社群中,装饰有动物牙齿的饰品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习俗。这些在石器时代猎人采集者的墓地中出土的装饰品,为我们了解祖先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线索。
这些定居点的人们如何最好地从动物头骨中取出牙齿,一直是个谜。为了找到可能的答案,一个考古学家团队测试了七种不同的拔牙方法。研究结果详细刊登在 6 月 20 日的《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并揭示了两种最有效的方法。它还表明,日常生存、个体独特性和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中是紧密交织的。
[ 相关:被肢解的头骨指向欧洲冰河时代的食人族。]
该研究聚焦于拉脱维亚北部 Zvejnieki 公墓遗址。该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 7500 年至公元前 2500 年,在墓葬中出土了 2000 多颗动物牙齿。早期的研究侧重于这些饰品在葬礼仪式中的象征和装饰作用。根据环境不同,在北欧及其他地区,包括野牛、麋鹿、驯鹿、野猪、野马甚至人类在内的不同食肉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牙齿都被用于制作这些饰品。
为了确定这里的人们如何拔牙,本研究的团队利用实验考古学测试了七种不同的拔牙方法。
- 切割——使用刀片可以将牙齿从动物的颌骨上切下来。
- 敲击——使用鹅卵石和木制工具敲碎颌骨,以松动牙齿。
- 搜寻/风干——将颌骨长时间放在户外,使其软化并分解软组织,然后用手取出牙齿。
- 浸泡——将颌骨浸泡数周,使其软化并分解软组织,以便用手取出牙齿。
- 直接加热/火烤——将颌骨暴露在明火的直接加热下,使其干燥并取出牙齿。
- 湿式烹饪——在陶罐中炖煮颌骨,使组织分离,然后用手取出牙齿。
- 坑式蒸煮——将整个头部放入烹饪坑中,使其软组织分离。
他们发现湿式烹饪和坑式蒸煮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实现高拔牙率,且不会损坏牙齿。使用湿式烹饪和坑式蒸煮还能确保肉类可食用,骨骼可用于制作工具——确保动物的每一部分都不被浪费。
“我们的实验表明,拔牙是一个有意识的、时间敏感的过程,融入了日常生活,尤其是烹饪实践,”该研究的合著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动物考古学家 Aija Macāne 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挑战了牙齿用于装饰品只是被搜寻或轻易获得的假设。”

根据团队的说法,这些发现表明,拔牙不仅仅是一项功能性任务,而是更广泛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这些动物牙齿将食物准备、制作个人佩戴物品以及葬礼和死亡仪式联系起来。这项研究还呼吁重新评估考古学家所说的 chaîne opératoire——即制作文物所涉及的一系列动作。一项特别关注装饰品制作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新评估,将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数千年前的习俗。
该团队希望这项工作能激发对早期装饰品制作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包括比较史前屠宰实践以及人类和食肉动物牙齿的提取。
“通过更好地理解拔牙过程,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牙齿吊坠的生命史——从动物的捕获和处理,到装饰品的制作、使用和最终的处置,”Macāne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