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着“手”的鱼可能看起来像进化上的异类——直到你回想起所有肢体都由鳍演变而来。斑点手鱼与鮟鱇鱼有关,它们不以游泳闻名,而是用像长着手指的迷你鳍一样的胸鳍在海底行走。它们还用这些像人类一样奇特的手状附肢来清洁和照顾它们的卵。据 CSIRO 研究技术员 Carlie Devine 称,该物种如今极为罕见,野外仅剩约 2,000 条,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德文特河下游河口和弗雷德里克·亨利湾等地。
“我们可能在 60 分钟的潜水中只看到一两条鱼,有时甚至一条都看不到,”Devine 在澳大利亚政府科学机构最近发布的新闻稿中说。正因如此,跑步者 Kerri Yare 在塔斯马尼亚州普赖姆罗斯海滩偶然发现一条鱼才显得意义重大。斑点手鱼是塔斯马尼亚州七种特有手鱼之一,也是全球 14 种手鱼之一。但直到这次发现之前,斑点手鱼在普赖姆罗斯海滩被认为已经灭绝,因为近 20 年来一直没有目击到它们的身影。
[相关:一个濒危鱼类的故事,伴随着格兰德河渐逝的水域。]
除了它们可爱的全身雀斑和独特的移动方式,斑点手鱼还以成为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首批被列为极度濒危的海洋鱼类而闻名。在 1990 年代之前,它们是塔斯马尼亚水域中相当常见的生物,但此后分裂成九个孤立的种群。这些水下行走的巨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该地区搜寻扇贝的挖泥船,它们同时破坏了手鱼的栖息地并将它们变成副渔获物。挖泥对海豚、海龟和其他海洋生物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像北方太平洋海星这样的入侵物种,它们喜欢以底栖扇贝、牡蛎和贻贝为食,通过捕食它们用来包裹卵的海鞘,使斑点手鱼的处境雪上加霜。
幸运的是,像 Devine 这样敬业的科学家们正通过人工繁殖栖息地和实验室繁殖项目等方法,使该物种免于灭绝。Devine 在声明中说:“我们还有一个所谓的‘保险种群’:收集自野外,生活在商业水族馆中的鱼类。这样我们就可以防止该物种灭绝。但同时也是为了繁殖这些鱼,在幼鱼长大一些之前将它们安全地养育,然后放回河里,希望能够增加野外数量。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向野外释放了一小部分幼鱼,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工作的持续影响。我们还没有完成。”

更正(2023 年 9 月 15 日):文章先前错误地陈述北方太平洋海星捕食斑点手鱼及其卵,而实际上它们只是捕食其卵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