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说他们是“净零”时,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并非所有排放——或净零目标——都相同。
商业排放的最大来源往往是最难追踪的。Marcin Jozwiak 来自 Pexels

当谈到关注 您喜欢的品牌的环保道德 时,您可能会经常听到“净零排放”这个词。事实上,截至 2021 年 3 月,全球 2000 家最大上市公司中已有 400 多家在某种程度上 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但“净零”没有标准定义,这意味着许多企业在排放量测量方面要么不完整,要么完全错误。最简单地说,这个词意味着一个公司、个人或国家从环境中移除的碳量与其排放的量相同。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现,例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然后通过森林恢复或碳捕获技术来中和剩余的碳。(需要注意的是,碳补偿仍然是一种不太精确的科学,而碳捕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目前,企业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范围声称它们是净零的:它们直接来自建筑物和车辆的排放,它们从公用事业公司购买的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以及与运营和供应链相关的间接排放。如果企业参与了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制定的 温室气体排放领先的企业标准,它们只需报告前两种范围的排放。但 第三种范围通常占排放量的大部分。例如,几乎所有苹果公司的排放都来自范围 3,其中制造占这家科技巨头总排放量的约四分之三。 

[相关:约翰·克里因关于减排技术的言论受到抨击。他说的对吗?]

根据 美国环保署 的数据,截至 2020 年 4 月,超过 80% 的受访标普 500 和财富 500 强公司报告了范围 1 和范围 2 的排放,但只有约 60% 的公司报告了范围 3 的排放。这使得了解这三种可持续性测量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达到净零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范围 1:直接排放

范围 1 涵盖最直接的日常排放,包括公司设施和车辆产生的所有碳。这可能来自办公室建筑的燃料燃烧(通常称为 固定燃烧源)到公司卡车、汽车、飞机和其他车辆尾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称为 移动燃烧)。然而,通勤和商务差旅不在本范围之内。 

随着 世界向更多电动汽车和发动机转型,鉴于电力来自公用事业而非加油站,这一类别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就引出了范围 2。

范围 2:间接电力排放

此范围涵盖公司为维持工厂运转、办公室空调运行以及电动车队运行而购买的所有电力、蒸汽、热和冷。 

但仅此而已。更细致、更难追踪的排放则体现在范围 3 中。

范围 3:价值链排放

这里是碳排放的大头——从生产产品、交付给消费者,再到最终处理(即使这意味着等待几百年才能在垃圾填埋场分解)所涉及的一切。此范围分为两个大类:上游和下游。

上游是指生产公司所销售产品的所有工作、资源和材料。想想用于材料、机械、办公用品和计算机的所有能源,以及运输所有这些商品的排放,再加上用于建造产生范围 1 和范围 2 排放的车辆和设施的能源。它还包括与商务差旅和员工通勤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办公室或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 

[相关:主流新闻媒体将气候问题的话语权交给了大企业。]

下游是指与投资以及特许经营相关的排放,这些特许经营通常有自己的小型报告范围。此外,产品销售后释放的温室气体也属于此类。如果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寿命更长,或者为客户 提供了回收途径,这些排放量就可以大大减少。 

总而言之,范围 3 涵盖了产品的制造、营销、销售以及它们在垃圾填埋场或回收中心的“来世”。由于其包罗万象且难以监控,公司可能会根据生产时间线的起点不同得出完全不同的总数。但无论如何,着手解决它都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碳信托公司(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非营利气候咨询公司)的副总监汤姆·康伯勒格(Tom Cumberlege)在最近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不研究范围 3,你就无法制定出像样的气候变化战略。”“它对所有形式的气候变化活动都至关重要。”

目前气候研究人员的共识是,为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到 2044 年至 2052 年,各国、公司及所有实体必须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根据 世界资源研究所 的数据,到 2063 年至 2068 年,包括甲烷等强效温室气体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必须达到零排放。没有净零标准,就很难让政府、工业界和个人对其 *所有* 排放——而不仅仅是直接排放——负责。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Sara Kiley Watson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撰稿人,自 2021 年起负责可持续发展报道。她于 2017 年作为实习生开始在 PopSci 工作,并于 2019 年全职加入团队担任编辑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