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避免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影响,但我们仍将面临一场斗争

即使我们跨越了关键阈值,我们或许仍能逆转一些主要的影响。
mendenhall-glacier
即使我们跨越了关键的气候转折点,融化的冰川也有可能恢复。Matt Artz/Unsplash

人们很容易对气候变化感到沮丧。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巴黎协定》设定的安全阈值1.5ºC以内,我们需要在碳排放量上实现与2020年相当的下降,而2020年全球大流行迫使交通和工业放缓。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担心一切会回到“正常”——一个破坏地球的现状——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即使全球领导人专注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几率很低,这也不是气候末日论的理由。我们避免的每一份变暖都有帮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综述表明,即使我们突破了全球变暖的阈值,也不会立即破坏关键的地球系统——包括冰盖、洋流和热带雨林。“如果你足够快地改变[排放的路线],你就可以避免一些可能无法逆转的后果,”雷丁大学物理学家 Valerio Lucarini 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我认为这篇论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5ºC这样的全球变暖目标是基于研究人员认为可以避免触发对生物圈的强大且不可逆转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后果。但埃克塞特大学的气候科学家 Paul Ritchie 表示,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一旦我们跨越了气候阈值,一切就都完了——冰川融化等过程将失控,直到地球在一个新的、更热的状态下达到平衡。他说:“你经常听到我们现在非常接近[冰盖崩溃]的阈值——有些人说我们已经越过了——这意味着,显然,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大量的冰川融化。“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小心地喝一口热咖啡,你就不会烫伤舌头。大口吞咽,一整天都会觉得味道不对。同样,冰盖和洋流可以承受额外的热量一段时间。但如果我们让温度长时间超过它们的阈值,那时我们就会真正出现不可逆转的气候影响。

为了说明这个概念,Ritchie 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测试各种系统的气候超标情景。在最近的论文中,他将该模型应用于四个关键的气候临界点:冰帽融化、亚马逊雨林枯萎、印度夏季季风紊乱以及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AMOC) 的崩溃,AMOC 是一个重新分配赤道水域热量的大型洋流系统。

[相关:仅靠电动汽车无法解决气候变化]

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热阈值,一旦达到该阈值,临界点就可能被触发。临界点是指一个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转移到一种新状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很难恢复。想象一下被一座山隔开的两个山谷。在一定的温度下,像亚马逊雨林这样的系统会被推向极限,滚入比喻意义上的下一个山谷,变成一种新的生态系统。一旦到了那里,就几乎不可能将现在已经没有树木的景观恢复到以前茂密的状态了。

但是,这篇新论文表明,即使触发了阈值,系统也不会立即转移到新的状态。系统能承受多少取决于它对温度升高的个体敏感性、我们能将地球降温的速度以及全球变暖最终稳定的时间点。我们穿越阈值温度的速度也很重要——我们前进得越慢,就越有可能避免触发临界点。

有些临界点显现得很慢,而有些则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Ritchie 和他的团队发现,在冰盖融化和 AMOC 崩溃之前,我们有几个世纪的时间来将全球温度稳定在 1.5ºC。但热带雨林和季风没有那么多时间。特别是如果我们超标很多(例如,将温度提高到比工业化前高约 4ºC 或更高),亚马逊雨林可能只有几年时间就会开始大范围枯萎,而印度夏季季风在紊乱前只有几十年时间。如果我们跨越了《巴黎协定》的目标,地球永久改变的程度将取决于我们能多快地将大气降温。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松气候行动或将政策建立在这些超标情景之上。Ritchie 说,这些超标情景并非旨在为政策提供路线图。气候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变量可能会改变这些预测。而且,一些临界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永久冻土融化就是一个例子,它可能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但科学家们不确定这些冻土融化的速度,也不知道它们将排放哪些温室气体。有些临界点甚至可能相互关联——一个的激活与另一个密不可分。此外,这项研究基于相对简单的模型,这些模型使用了气候转变的近似时间尺度,而这些时间尺度仍然不为人所知,正如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海洋和气候科学家 Veronica Tamsitt 在给《流行科学》的电子邮件中所说。“明确这些时间尺度是气候科学界的一个优先事项,”她指出。“尽管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可能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容易立即跨越临界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减缓的紧迫性降低了。”

基于这些预测而推迟气候行动是一场危险的赌博,尤其是在 1.5ºC 之前,广泛的气候灾难性痛苦仍然会发生。Ritchie 说:“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推迟我们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我们仍然需要现在就集中精力。”“如果我们最终跨越了这些临界点,我们想说的是,并非所有希望都已破灭。”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