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塔希提岛和莫阿雷阿岛的不是 飞机上的蛇,而是一些非常特别的 蜗牛。在伦敦、苏格兰和密苏里州动物园饲养的 5,000 多只旋蝸牛,经过 9,000 多英里的飞行,被 重新引入野外。
[PopSci+ 相关阅读:海狸、蜗牛和大象是自然工程学院的佼佼者。]
这些“野外灭绝”的 旋蝸牛(也称为波利尼西亚树蜗牛)以腐烂的植物组织和真菌为食。它们在维持森林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 入侵的非洲巨型陆生蜗牛 占领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些岛屿时,引入了玫瑰狼蜗牛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玫瑰狼蜗牛反而捕食了本地的旋蝸牛。
与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环境局协调,将旋蝸牛放归野外,是恢复这些岛屿部分生态平衡的一步。
“尽管这些蜗牛体型微小,但它们具有重要的文化、生态和科学意义——它们是蜗牛界的达尔文雀,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研究,因为它们孤立的栖息地提供了研究进化的完美条件,”伦敦动物学会无脊椎动物馆长 Paul Pearce-Kell 在一份声明中 表示。
这些夜行性蜗牛体长不到一英寸,在释放前,它们被单独标记了红色的反光漆点,以便保育人士更好地追踪它们。该团队重新引入了八个物种和亚种,它们被 列为 野外灭绝、极度濒危或易危。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少数最后幸存的几种旋蝸牛被救出,并带到伦敦和爱丁堡动物园,参加了一个汇集了 15 个动物园的国际保育繁殖计划。
“经过几十年来在保育动物园照顾这些物种,并与环境局合作准备岛屿迎接它们的回归——我们在九年前开始将旋蝸牛放归野外,”Pearce-Kell 说。
[新闻发布:大型破坏性蜗牛已入侵佛罗里达。]
此后,已有十一种蜗牛被拯救,包括最后已知的 *Partula taeniata sumulans*。这只孤独的蜗牛于 2010 年被带到爱丁堡动物园,并繁殖了数百只。不幸的是,*Partula faba* 并没有那么幸运。爱丁堡的九只个体未能成功圈养繁殖,该物种于 2016 年 灭绝。
动物园与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合作,为九年前这些蜗牛重返野外做好了准备。
“从那时起,我们已将超过 21,000 只旋蝸牛重新引入这些岛屿,其中包括 11 个野外灭绝的物种和亚种:今年的重新引入数量最多,这要归功于我们国际团队与合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Pearce-Kell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