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的厄尔尼诺驱动模式,全球海洋温度正在飙升。这种上升正在对地球上的珊瑚礁造成破坏,然而,《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于8月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太平洋一部分地区的珊瑚礁很可能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温度升高。这种适应有可能在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减少未来的珊瑚白化。
[相关:拯救佛罗里达珊瑚礁免遭历史性热浪的英勇努力。]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纽卡斯尔大学的珊瑚礁生态学家 James Guest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知道珊瑚礁可以通过适应、基因适应或群落结构的转变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其整体耐热性,但我们对这种发生的速率知之甚少。” 他说。
珊瑚礁自然提高耐热性的速率,以及它能否跟上变暖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偏远的太平洋珊瑚礁系统中发生的历史性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西太平洋岛国帕劳的一个珊瑚礁系统,发现珊瑚礁耐热性的提高是可能的。这里的珊瑚礁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并提供防 storm 屏障。研究小组利用数十年的数据,为帕劳珊瑚礁的多种未来珊瑚白化轨迹创建了模型。每个模型都有不同的模拟耐热性增强速率。研究小组发现,如果珊瑚耐热性在本世纪持续以最有可能的高速率上升,那么实际上可以显著减少白化影响。
研究结果证实了科学界的普遍共识,即未来珊瑚白化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减少碳排放。例如,如果2015年《巴黎协定》将未来升温限制在2.7华氏度的承诺得以履行,那么在低到中等排放情景下,某些珊瑚礁的高频白化可以完全避免。但在社会继续依赖化石燃料的高排放情景下,这些白化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珊瑚群落将需要在持续的气候变化下生存,并且可能需要忍受日益强烈和频繁的海洋热浪。研究小组认为,观察到的耐受性增加表明,一些自然机制,如珊瑚或其共生微藻的基因适应或驯化,可能有助于提高耐热性。
[相关:要拯救珊瑚礁,给幼体上色。]
虽然这对太平洋珊瑚来说是一些好消息,但这种韧性是以高昂的代价换来的。这样的适应会降低珊瑚礁的多样性和生长,而且如果不减少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太平洋的珊瑚礁将无法提供居民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资源和防 storm 保护。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纽卡斯尔大学的珊瑚礁生态学家 Liam Lachs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存在对气候变化的生态韧性,但同时也强调了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以有效保护珊瑚礁的必要性。”“我们量化了珊瑚耐热性在十年尺度上的自然增长,这可以直接与海洋变暖的速率进行比较。虽然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它也强调了持续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以缓解气候变化并确保这些重要生态系统的未来。”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