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最初发布于 Hakai Magazine, 一个关于沿海生态系统科学与社会的在线出版物。在 hakaimagazine.com 上阅读更多此类故事。
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近 10 公里宽的小行星撞击了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这次撞击在地球上引发了大片火灾。烟尘和尘埃充斥着地球。随着世界燃烧,海洋温度骤降,曾经统治世界的生物,包括 菊石、蛇颈龙和沧龙,都灭绝了——以及地球上 80% 的其他动物物种。
在真空之中,新的生命蓬勃发展。
三年内,新的鱼类物种在一个由珊瑚状藻类和大型块茎蛤蜊组成的珊瑚礁上繁衍生息,距离小行星陨石坑仅 500 公里。有一天,其中一条鱼——长着细长的口鼻部和纤细的身体——死去了。它沉入沙质的海底,与其他动物一起,它的骨骼印痕被压缩成石灰石。
海洋退去,到了七世纪,玛雅人在帕伦克城邦建造神庙的建筑师开始从现在已经干涸的海床上开采布满化石的岩石。石化的生物被用来解释玛雅人对一个被火灾和洪水摧毁的先前世界的信仰。一块印有鱼的石板被带入宫殿,在那里被涂上了颜料并用灰泥装饰。帕伦克的居民使用其他化石,包括巨齿鲨牙齿和魟鱼刺,作为切割工具或将它们埋葬与死者一起。
然而,这条长吻鱼的骨骼仍埋在采石场里。
当帕伦克像许多玛雅城邦一样在 10 世纪崩溃时,它的寺庙和化石被遗弃,并被森林吞噬。它们被遗忘了,直到 19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开始研究该遗址。但直到 21 世纪,研究人员才更仔细地检查了石灰石中的印痕。
在帕伦克发现的鱼类化石来自以前从未见过的物种。“这就像电影剧本一样,”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大卫·贝尔伍德说,他被请来帮助鉴定这些石化鱼类。“我们在墓盖上发现了它们。”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发现 came after paleontologists traced the limestone back to the quarry from which it was originally unearthed.(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在石头中,长吻鱼终于看到了光明——并颠覆了我们对鱼类进化的理解。)
经过数千年埋藏在石头中,这条长吻鱼终于看到了光明——并颠覆了我们对鱼类进化的理解。
研究人员确定这种鱼是一种管口鱼,它的后代生活在现代珊瑚礁上。从采石场挖出的几十个其他化石包括另外两个珊瑚礁鱼类家族:雀鲷和石斑鱼。
贝尔伍德和他的同事在一项 新研究 中表明,这些化石代表了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现的最早的珊瑚礁鱼类。今天,我们认为石斑鱼、管口鱼和雀鲷是珊瑚礁鱼类。但这些群体实际上出现在一个 在 现代珊瑚出现的世界里,而现代珊瑚要再过 2900 万年才会出现。
在这项发现之前,关于珊瑚礁鱼类最古老的证据来自大约 5000 万年前:从现在意大利北部蒙特博尔卡的地方挖出的化石。根据意大利化石的多样性,一些科学家推测珊瑚礁鱼类可能更早出现——更接近小行星撞击的时间。但那个时期的化石从未被发现。来自帕伦克采石场的标本,其年代可追溯到 6500 万至 6300 万年前,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
尽管石斑鱼、管口鱼和雀鲷是帕伦克化石中仅有的现存家族,但贝尔伍德认为大多数其他珊瑚礁鱼类可能也在同一时间演化而来。该研究还表明,珊瑚礁鱼类出现在大西洋西部,而不是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的、位于现代意大利附近的古特提斯海。
“这些化石沉积对于理解珊瑚礁鱼类的历史非常重要,”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演化生物学家大卫·温赖特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温赖特指出,这项研究可能不是关于珊瑚礁鱼类起源的最终结论。“我们可能最终会发现另一个更古老的化石,”他说——也许是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发现的。
贝尔伍德本人对帕伦克采石场可能仍然隐藏着的东西感到兴奋。未来的挖掘可能会产生更多化石,进一步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历史。“理论上,里面可能藏有各种各样的化石,”他说。“那里可能只是一个神奇的小地方。”
本文首次刊登于 Hakai Magazine,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