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恼人、会飞的害虫似乎从远古就存在了。蚊蚋(Gnats)是对双翅目(diptera)下的长角亚目(Nematocera)的多种物种的总称,史密森尼学会将其描述为“不会叮咬的蝇类,大小不超过几粒盐,它们会被你的眼睛分泌的液体所吸引”。
虽然它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一周,但它们在进化历史中的生存时间要长得多。根据新的研究,这些昆虫可能已经存在了 2.47 亿年,比已知最早的恐龙还要古老。
在 3 月 10 日发表于《古生物学论文》(*Papers in Paleontology*)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和英国的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深入研究了一个最近发现的化石,该化石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蚊蚋的起源及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能力。该化石是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埃斯特连克斯(Estellencs)的一个小港口发现的,该港口以其蓝色的岩层而闻名,这些岩层隐藏着中三叠纪的植物、昆虫、鱼类等遗骸。
[相关:昆虫长出翅膀时,进化真正腾飞。]
马略卡岛的科学家 Josep Juárez 发现了这个标本——一个完整的幼虫样本,在分裂的岩石两侧留下了印记。经过进一步检查,这个保存完好的化石被确认为现今包含蚊子、蠓、苍蝇以及蚊蚋的昆虫目的一部分。它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双翅目标本,并且可能是该类群中超过一百万种物种的共同祖先。

“我在显微镜下检查它时,滴了一滴酒精在上面,以增加结构的对比度,”研究作者 Enrique Peñalver,一位来自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西班牙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敬畏地看到,化石保存了头部内外结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还有其呼吸系统的外部开口,即气门。”
但这个化石的存在不仅揭示了当时一只幼年蚊蚋的样子,它还表明了该昆虫能够惊人地适应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Ricardo Pérez-de la Fuente 所称的“末日后的环境”。
[相关:数百万年前,无眼的行军蚁在欧洲横行。]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晚期约 1500 万年的时间里,以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灭绝了约 95% 的海洋物种和 70% 的陆地物种而闻名。(一些科学家甚至提出,这些物种中的大部分是在该时期结束时仅 2 万年的时间跨度内消失的。)它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重大灭绝事件,消灭了陆地和海洋中一半以上的分类群。潜在原因包括地球大气层的变化导致辐射中毒或氧气含量的变化。
这项新研究的作者还指出,这种新发现的标本与一些现代昆虫具有相似的呼吸系统。也许是时候将蚊蚋添加到与缓步动物和蟑螂并列的能够末日生存的动物短名单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