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的声音越来越大,猴子会标记更多的领地

巴西的斑猴通过气味标记和叫声进行交流,但它们越来越难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A pied tamarin monkey sits on a large rope. Pied tamarin monkeys live in a small geographic range in Brazil, where they eat fruits, flowers, and various tree gums and saps.
斑猴生活在巴西一个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它们以水果、花朵以及各种树木的胶状物和树液为食。Jacob Dunn/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在一个日益嘈杂的世界里,一些灵长类动物正试图用另一种感官来引起注意。一项于 9 月 20 日发表在《Ethology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斑猴为了弥补人类产生的噪音污染,会更频繁地使用气味标记进行交流。

[相关阅读:噪音污染扰乱白鲸的旅行计划。]

斑猴是身长 11 到 12 英寸的猴子,身体毛茸茸,脸部光秃。该物种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列为极危物种。它们生活在巴西中部一个非常狭窄的地理范围内。它们的大部分栖息地现在都位于马瑙斯市内,这座港口城市约有 260 万居民。城市的扩张已将单个猴群限制在被嘈杂的城市空间包围的小块区域内。

与其他猴群交流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除了长距离的叫声外,斑猴还使用多种气味标记来传递信息。这些气味标记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传递领地和繁殖信息。斑猴的生殖器上方和腹部附近有特殊的腺体,会释放出这些气味,为其他猴子留下嗅觉信息。这种做法对斑猴来说也并非独有。家猫和野猫可以使用它们臭名昭著的喷雾来标记领地,而小熊猫等其他哺乳动物也是如此。

这项新研究中,来自巴西亚马逊联邦大学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研究团队观察了九个独立的野生斑猴群体的行为。他们通过无线电追踪跟踪了每个群体 10 天,其中最常见的人为噪音来源是道路交通。此外还有公园游客、飞机和军事活动造成的噪音污染。

研究团队发现,气味标记的频率与分贝水平直接相关,这表明随着声音交流被人类噪音越来越淹没,气味标记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研究合著者、亚马逊联邦大学生物学家 Tainara Sobroza 在一份声明中说:“许多物种依赖声学信号来与同类交流,传递觅食、配偶吸引、捕食者和领地防御等重要信息。”

它们的长距离叫声通常用于标记领地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在马瑙斯,由于森林景观破碎化,城市区域不断侵占它们的领地,因此这些叫声尤为重要。研究人员认为,气味标记的增加直接与城市化的加剧有关。

[PopSci+ 相关内容:为什么你的狗需要闻遍世界。]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行为生态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 Jacob Dunn 在一份声明中说:“人类为动物适应的声景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刺激,而人为噪音正日益淹没自然声音。斑猴气味标记使用量的增加可能是对这种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从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因为它表明斑猴正在根据城市噪音调整它们的行为。

气味标记相对于声音交流的一个优势是,信息可以持续数天传递,而不是仅在发出叫声后即消失。另一方面,声音交流是长距离沟通的更好方式。

Dunn 说:“随着斑猴的栖息地范围变得越来越零散,群体之间的隔离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可能会对这个已经是极危物种的物种产生不利影响。”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