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传奇人物芭芭拉·史翠珊 曾经唱过,“需要人的那些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事实证明,猴子可能也需要猴子,而这些社交联系甚至会影响身体中最小的部分。
一项上周晚些时候发表在《微生物前沿》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朋友和亲人有可能促进我们一位灵长类亲戚——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微生物组中有益菌群的生长。
[相关:科学家想知道当我们把肠道微生物带到太空旅行时,它们会如何变化。]
肠道微生物组就像胃里的一个繁华的城市,只是那里没有人和自行车和宠物跑来跑去,而是有数万亿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生活在一起,协同工作。
“在这里,我们发现,社交能力强的猴子拥有更高丰度的有益肠道细菌,以及更低丰度的潜在致病细菌,”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的副研究员 Katerina Johnson 在一份声明中说。
研究中的猴子都生活在波多黎各东海岸附近的卡约圣地亚哥岛。最初,猕猴仅分布在北非和亚洲,但在 1938 年,一群 409 只猕猴从印度被迁移到该岛。目前,在这个占地 34 英亩的小岛上,有 1000 多只猴子,它们可以自由活动和觅食,但它们每天的饮食还会得到一些猴粮的补充。猴子被分成几个社会群体,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动物进行行为观察。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团队专注于一个由 22 只雄性和 16 只雌性组成的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六到二十岁之间。他们在 2012 年至 2013 年间收集了该群体的 50 份未受污染的粪便样本。为了衡量群体内的社交联系,他们记录了每只猴子在同一时间段内被梳理毛发或梳理毛发的时间,以及它们拥有多少个梳毛伙伴。

“猕猴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梳理毛发是它们建立和维持关系的主要方式,因此梳理毛发可以很好地反映社交互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认知科学研究所的合著者 Karli Watson 在一份声明中解释道。
该团队分析了粪便中的 DNA,以测量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并将其与猴子的社交连接性进行比较,同时考虑了年龄、性别、季节和群体等级。
“参与社交互动与具有有益免疫功能的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呈正相关,与微生物群中潜在的致病成员的丰度呈负相关,”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合著者 Philip Burnet 在一份声明中说。
肠道微生物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和普雷沃菌(Prevotella)在最善于交际的猴子中丰度更高。然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种细菌会引起人类的喉咙痛和肺炎,在不太善于交际的猴子中丰度更高。
[相关:1926 年的婴儿粪便与现在大不相同,这无疑是真的。这就是科学家们关心它的原因。]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我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粪杆菌的丰度与动物的社交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粪杆菌以其强大的抗炎特性而闻名,并与健康状况良好相关,”Johnson 补充道。
虽然猴子的社交联系与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之间存在关联,但要确定因果关系则要困难得多。
“社交行为与微生物丰度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社交传播微生物的直接结果,例如通过梳理毛发。也可能是一种间接效应,因为朋友较少的猴子可能压力更大,从而影响这些微生物的丰度。正如行为影响微生物组一样,我们也知道这是一种双向关系,微生物组反过来也会影响大脑和行为,”Johnson 说。
即使朋友多不一定意味着肠道更好,但像这样的研究对于理解人际关系和外部世界对身体的影响,甚至对微小的微生物的影响,都非常重要。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教授 Robin Dunbar 在一份声明中说:“随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地用在线互动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这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一个事实:作为灵长类动物,我们不仅在社会世界中进化,也在微生物世界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