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猴绑架幼年吼猴,令科学家震惊

观察动物,特别是其他社会性灵长类动物,可以令人敬畏。看到非人类物种与朋友和亲属梳理毛发、喂食或社交,呼应了我们自身最美好的冲动。知道它们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一样”会让人感到欣慰。但是,与其他人类一样,其他灵长类动物也很复杂。有时它们会做出一些“并不那么令人心动”的事情。

一群孤立的白脸卷尾猴成员一直在绑架幼年吼猴。在 15 个月的时间里,生活在巴拿马西海岸的希卡隆岛上的五只不同的雄性卷尾猴被摄像机拍到,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带着 11 只不同的幼年吼猴。至少有四只幼崽死亡,并且由于没有牛奶且无法逃脱,其他幼崽很可能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根据该研究的作者称,该研究于 5 月 19 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

这些跨物种绑架事件是雄性卷尾猴中的首次记录。雌性卷尾猴曾偶尔被观察到携带、哺乳和抚养其他物种的幼崽——但这些情况不同,苏珊·佩里(Susan Perry)说,她是一名进化人类学家和灵长类动物学家,研究卷尾猴 35 年,并未参与这项新研究。

通常,雌性这种行为被描述为收养,被认为是为应对被遗弃或成为孤儿的幼崽。这些情况很少见且孤立。相比之下,希卡隆岛上的吼猴幼崽似乎被有意地从全神贯注的父母身边迅速连续地带走。

佩里告诉《流行科学》杂志:“连续发生十一次这样的事件,‘这是相当令人震惊的’”,《流行科学》采访的所有专家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我看到这只卷尾猴背着一只吼猴幼崽,我完全惊呆了,”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行为生态学博士生佐伊·戈德斯伯勒(Zoë Goldsborough)告诉《流行科学》杂志。“我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在别处描述过的东西,”她补充道。

[ 相关:野生长臂猿幼崽以类似人类的方式与母亲建立联系。]

“在我们长期的研究中,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凯瑟琳·杰克(Katharine Jack)说,她是一名灵长类动物行为生态学家,在杜兰大学工作,并未参与该研究,但她也研究卷尾猴。“说实话,当我看到它时,我感到震惊,”杰克补充道。

这种行为令人不安,特别是考虑到希卡隆岛上的吼猴属于濒危亚种。“我们都希望它能停止。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继续发生,”戈德斯伯勒说。

不过,好的一面是,这些绑架事件为我们了解卷尾猴的文化趋势、群体动力以及在聪明、社会化动物中引发新行为的条件提供了一些线索。

“它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戈德斯伯勒指出。“我们总是在寻找我们与动物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积极的方面:我们擅长使用工具,我们拥有惊人的语言能力。但我想我们也有许多、许多没有明确目的的任意文化行为,这些行为会伤害其他物种。我认为,看到这种事情也发生在其他智慧动物身上,非常令人着迷,”她解释说。

卷尾猴的文化可能很奇怪

在这些绑架观察之前,这个岛屿上的卷尾猴种群已经很引人注目。希卡隆岛和附近的科伊巴岛是世界上唯一一些卷尾猴群落习惯性地使用石器的地方。

卷尾猴还以在它们的活动范围内发展奇怪的社交仪式而闻名。佩里说,研究大陆种群的科学家注意到,猴子将手指伸入彼此的鼻子和眼睛,互相拔毛,敲打伙伴的腹部或背部,并将手伸入其他卷尾猴的嘴里。

Howler infant number 10 on the back of a subadult capuchin carrier who is using stone tools at an anvil site. The mesh is because this is an experimental site where we collect debris from tool use.
吼猴幼崽 10 号,被一只亚成体卷尾猴背着,它正在砧板旁使用石器。之所以有网,是因为这是一个实验区域,我们在此收集工具使用的碎片。来源:Brendan Barrett / 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

人们认为这些滑稽动作可能有助于测试社会纽带的强度。如果你能戳你同伴的眼睛而不引发打斗,那么你就知道这段友谊是牢固的。但这些仪式也表明,卷尾猴具有创造力,不断想出新的互动方式。

“我们从 80 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物种了,每年我们都会获得新的信息,”杰克说。“这些猴子总是会用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惊喜,而且不总是好事。”

自 2017 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相机陷阱持续监测希卡隆岛的卷尾猴,以了解它们工具使用的发展和传播。正是在这种长期的观察中,绑架事件才首次浮出水面。

戈德斯伯勒在 2022 年 1 月的录像中首次发现一只卷尾猴带着一只吼猴幼崽。起初,只有一个携带者:一只名叫“小丑”(Joker)的亚成体(可以理解为十几岁的)雄性,他在三个月内被记录到带着四只不同的吼猴,每次最多 9 天。小丑对幼崽似乎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至少在一次目击中,他似乎温柔地拥抱着一只吼猴幼崽,研究作者指出。尽管如此,幼崽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因明显的饥饿和脱水而缓慢衰弱。小丑在至少一只幼崽死亡后,仍然带着它们至少一天。

这是白脸卷尾猴携带吼猴幼崽的第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目击事件。视频中,一只幼年雄性卷尾猴抱着吼猴幼崽 1。走在他身后的个体是小丑,一只亚成年雄性,科学家认为他是“携带”传统的创新者,因为他是第一个连续多天携带多只幼崽的猴子。来源:Brendan Barrett / 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

2022 年 9 月,三只新的亚成体卷尾猴被录制到带着吼猴幼崽。有时它们会轮流背着幼崽。在至少几段视频中,吼猴幼崽试图逃跑,然后被卷尾猴携带者重新抓获。幼崽们被拍摄到在树冠上呼唤它们的吼猴家庭,进行来回的痛苦交流。


没有一只吼猴幼崽表现出外部受伤或被攻击的迹象,但新一批的卷尾猴携带者,全部也是亚成体或幼年雄性,似乎比小丑对幼崽更冷漠。当感到烦恼时,它们会拍打和啃咬幼崽,并在携带时使用石器,对幼崽的安全漠不关心。

糟糕的保姆工作和其他绑架理论

虽然研究人员无法确定,但戈德斯伯勒推测,小丑最初绑架吼猴的行为源于一种误导性的、养育的冲动。杰克和佩里都同意这很可能。已知年幼的雄性卷尾猴会参与“异亲育幼”(alloparenting)(又名保姆工作)。它们会抱着卷尾猴幼崽,和它们玩耍,或者把它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

杰克说,在几乎所有情况下,这些更常见的互动都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到 20 分钟左右。然后,幼崽们会回到母亲身边。大多数情况下,亚成体雄性对雄性幼崽特别感兴趣。“它们就像在培养这些小男孩,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初级助手,”佩里补充道。

创新者小丑背着吼猴幼崽 2。小丑正受到他群体中几只卷尾猴的威胁(从左到右,成年雌性,2 只成年雄性)。小丑将威胁转移到镜头外,然后离开。来源:Brendan Barrett / 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

她说,这种照顾下一代的愿望可能是小丑第一次捡起吼猴幼崽的原因。但更具攻击性的后续事件似乎不太受照顾的愿望驱动,而更像是一种“时尚”。“对于许多文化行为,你会看到创新可能与后来采纳它的人的动机相距甚远。”

简单来说,一旦其他青少年看到它们的同伴带着一只吼猴幼崽,这可能就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戈德斯伯勒将其描述为“为携带而携带”,并将其比作配饰,或者就像孩子们将萤火虫装进罐子里一样。她表示,意图不一定是伤害,即使结果如此。

佩里和杰克都将吼猴绑架背后的潜在动机与养宠物进行了比较。佩里说,也许“它们喜欢有东西可以梳理和玩弄。”但这两位灵长类动物学家都表示,这种推测带有很大的警告,并且涉及拟人化,而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

吼猴幼崽 10 从背着它的幼年卷尾猴身上爬下来,然后走开。卷尾猴携带者轻轻抓住了吼猴幼崽,然后跟着它离开了镜头。来源:Brendan Barrett / 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

戈德斯伯勒和她的同事提出的另一个理论是,携带可能是年轻雄性避免群体中其他成员对抗和攻击的一种方式。在狒狒中,雄性已知会通过与雌性或幼崽建立联系来转移冲突,这是一种称为“攻击性缓冲”(agonistic buffering)的策略。不过,佩里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因为摄像机拍到了一些互动。

“那不是这里发生的事情。它们会受到更多的攻击,因为它们会带着婴儿,而其他猴子也会想要它,”她说,指的是一些记录显示其他卷尾猴会攻击携带者。

无聊滋生跨物种犯罪

科学家们希望收集更多关于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的数据,以及关于吼猴种群的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论绑架背后的具体动机是什么,这种行为都突显了可能产生创新的环境类型。创新不总是源于必需。有时仅仅是因为有足够的空闲时间。

[ 相关:“和平”的倭黑猩猩实际上会互相撕咬和推搡。]

在希卡隆岛上,岛屿环境可能会放大灵长类动物尝试新事物的内在驱动力,如工具使用,不幸的是也包括绑架。其他被困在岛上的动物种群也表现出倾向于创造性行为。例如,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会制造钩形觅食工具

岛上的卷尾猴没有哺乳动物捕食者,这意味着压力较小,自由度更大。它们在森林地面上花费的时间比大陆的同类要多得多,这名义上是因为没有美洲豹或虎猫潜伏在落叶中。有利有弊,岛上的生活相对悠闲。“有利于创新的某些条件可能是空闲时间和无聊。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动物,而且你得到的刺激非常少,”戈德斯伯勒说。“我认为这与人类进化以及人类产生好主意的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者,不那么好的想法。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en Leffer Avatar

劳伦·勒弗

撰稿人

劳伦·勒弗是一位常驻纽约布鲁克林的科学、技术和环境记者。她撰写了许多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气候和奇异的生物学,因为她好奇心极重。当她不写作时,她大概在徒步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