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重达 500 磅的澳大利亚有袋动物的脚天生适合行走

如今的地球上,没有哪种动物能与这种远古袋鼠相提并论。
Reassembled partial skeleton Ambulator keanei with silhouette demonstrating advanced adaptations for quadrupedal, graviportal walking.
重新组装的局部骨骼 Ambulator keanei,附带剪影,展示了其在四足、重型行走方面的先进适应性。弗林德斯大学

三百多万年前,一种重达500多磅的袋鼠澳大利亚漫步,赢得了该大陆首个长距离行走冠军的称号。在一项于5月31日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的研究中,一个科学家团队利用先进的3D扫描技术和一件350万年前的标本的局部遗骸,描述了这一新属的发现。 

对该类群的大多数早期研究都集中在其头骨上,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化石记录中,其他骨骼遗骸非常罕见。这项新研究描述的骨骼于2017年在南澳大利亚的Kalamurina Station发现,非常特别,因为它是第一具发现与软组织结构相关的骨骼。作者们利用3D扫描技术,将这具局部骨骼与世界各地收藏的其他双门齿兽科动物的标本进行了比较。动物死后不久形成的硬结块包裹了它的脚,CT扫描显示了其脚垫轮廓上的软组织印痕。

[相关:体型如小型汽车般巨大的袋鼠曾漫步澳大利亚]。

新属Ambulator,意为“步行者”或“漫游者”,拥有四条巨大的腿,与早期亲戚相比,这有助于它们长途跋涉以寻找食物和水源。它属于双门齿兽科,这是一个已灭绝的巨型、四足、食草袋鼠家族,曾生活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最大的物种是Diprotodon optatum,体型约如汽车大小,重近6000磅。双门齿兽科动物在约4万年前灭绝前,是该地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双门齿兽科动物与袋熊是远亲——就像袋鼠与负鼠的距离一样——所以不幸的是,如今已经没有类似的动物了。因此,古生物学家在重建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方面遇到了困难,”该研究的作者、弗林德斯大学博士生Jacob van Zoelen在声明中说道。

Ambulator keanei生活在上新世时期,当时澳大利亚的草原和开阔生境逐渐增多,变得更加干旱。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双门齿兽科动物可能不得不长途跋涉。 

“我们不常认为行走是一项特殊技能,但当你体型庞大时,任何移动都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效率是关键,”van Zoelen说。“今天大多数大型食草动物,如大象和犀牛,都是趾行性动物,这意味着它们用脚尖行走,脚跟不接触地面。”

双门齿兽科动物是跖行性动物,这意味着它们的脚跟在行走时会接触地面。这与人类的行走方式相似,有助于分散行走时的体重,但在奔跑时会消耗更多能量。根据van Zoelen的说法,双门齿兽科动物的双手也具有极强的跖行性。腕骨被改造成了第二脚跟,这种“带脚跟的手”可能使动物的早期重建看起来有些古怪。

“为了承载重量而发展出的腕部和踝部,使得脚趾几乎失去了功能,在行走时可能不会接触地面,”van Zoelen说。“这也许是为什么在双门齿兽科动物的足迹中观察不到手指或脚趾印痕的原因。”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