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目前是其濒危标志性考拉的唯一现存物种的家园,但曾经有多个物种遍布整个大陆。现在,一种古老的有袋动物亲戚的发现,正帮助科学家填补3000万年的进化空白。这些发现的细节发表在9月4日《科学报告》期刊上。
[相关:这只拥有凸出的眼睛和致命微笑的剑齿虎简直是噩梦。]
在2014年和2020年,该研究的合著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博士生Arthur Crichton在澳大利亚中部Pwerte Marnte Marnte化石遗址发现了新物种Lumakoala blackae的化石牙齿。这些牙齿被认为大约有2500万年的历史。
“我们对它的进化关系的计算机分析表明,Lumakoala是考拉家族(Phascolarctidae)的成员或近亲,但它也与55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东北部Tingamarra遗址的几种更古老的化石有袋动物Thylacotinga和Chulpasia相似,”Crichton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根据Chrichton的说法,此前曾有人猜测神秘的Thylacotinga和Chulpasia可能与南美洲的有袋动物有更密切的关系。这项关于Lumakoala的新发现表明,它们实际上可能是食草性澳大利亚有袋动物的早期亲戚,包括负鼠、袋鼠、考拉和袋熊。
“这个类群(Diprotodontia)如今非常多样化,但由于化石记录中存在一个漫长的空白,关于它们早期演化的情况一无所知,”Crichton说道。
如果该研究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双门齿目(diprotodontian)的化石记录将回溯到3000万年前。此外,袋熊、袋鼠、考拉和负鼠大约在6500万至5000万年前与其他有袋动物分道扬镳。

“我们认为这些Tingamarra的有袋动物不再那么神秘,现在它们似乎是考拉等较晚出现的、更熟悉的类群的古老亲戚,”该研究的合著者、英国萨尔福德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Robin Beck在一份声明中说道。“这表明发现新的化石,如Lumakoala,即使只是几颗牙齿,也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生命史的理解。”
该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包括这些澳大利亚食草有袋动物的亲戚是否曾经生活在南极洲和南美洲。据Beck称,一些南美洲的化石与在Tingamarra遗址发现的有袋动物非常相似。
[相关:这种500磅重的澳大利亚有袋动物拥有适合行走的脚。]
该研究还报告说,另外两种考拉,名为Madakoala和Nimiokoala,与Lumakoala生活在同一时期,并在大约2500万年前繁盛于澳大利亚中部的森林中,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根据弗林德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兼该研究的合著者Gavin Prideaux的说法,晚渐新世(约2300万至2500万年前)“可以说是考拉的鼎盛时期”。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考拉曾出现在北领地;现在,一个化石遗址就发现了三个不同的物种,”Prideaux在一份声明中说道。“虽然我们今天只有一种考拉,但我们现在知道,在晚渐新世至少有七种考拉——以及被称为‘ilariids’的巨型考拉状有袋动物。”
当时,ilariids是生活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有袋动物,体重可达440磅。Ilariids与一种拥有强壮牙齿的袋熊近亲Mukupirna fortidentata和一种奇特的负鼠Chunia pledgei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