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琅琊病毒可能已从鼩鼱传播给人类

据怀疑,该疾病在两年内感染了35人。
Shrew on the forest floor.
证据表明鼩鼱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图源:Pixabay

随着城市化和森林砍伐导致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主要在野生和家养动物中传播的疾病跳入人体的风险越来越大。

科学家们可能发现了又一种人畜共患病传播,这次是通过小小的鼩鼱。鼩鼱是类似鼹鼠的哺乳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草原、沼泽和草甸地区。

一项于8月4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推测,在琅琊亨尼帕病毒(简称LayV)传播给人类之前,鼩鼱是其主要宿主。这个由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团队组成的队伍声称,他们没有发现该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然而,这可能由于可用样本量较小。

该团队观察了中国35名患者,其中26名感染了LayV。感染患者出现发烧,其中一半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并伴有咳嗽。该团队观察到的最严重症状是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但研究中的患者均未死于该病毒。

二十五种野生动物也接受了LayV检测,在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在鼩鼱中检测到”。这些证据足以表明它们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此外,感染患者之间似乎没有密切接触,这表明人类感染可能是“零星”发生的,并且LayV不易传播。

[相关:气候变化可能使人类接触到数千种新病毒。]

琅琊病毒于2018年首次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东部省份被发现。它与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属于同一病毒家族,这两种致命的亨尼帕病毒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马和蝙蝠传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亨德拉病毒的死亡率为57%,尼帕病毒的死亡率在40%至70%之间。

人畜共患病传播是世界上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非洲大陆在过去十年中动物向人类传播的疾病增加了63%

“起源于动物然后传播给人类的感染已经发生了很多个世纪,但在非洲,大规模感染和死亡的风险相对有限。糟糕的交通基础设施充当了天然屏障,”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主任Matshidiso Moeti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说。“然而,随着非洲交通的改善,人畜共患病原体前往大城市中心的威胁增加了。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在人畜共患病造成广泛感染之前将其控制住,并阻止非洲成为新发传染病的热点地区。”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