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大白鲨》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下海——对潜藏在海面下生物的原始恐惧,令人毛骨悚然的配乐,以两个低沉的音符为主,以及对“需要更大的船”的持续渴望。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蔚蓝大海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在电影获得成功之后,小说《大白鲨》的畅销书作者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和他的妻子温迪·本奇利(Wendy Benchley)欣然承担起保护鲨鱼和海洋的使命,成为了一名海洋保护主义者。
“我们确实是通过电影《大白鲨》了解海洋世界的,”温迪·本奇利告诉《Popular Science》。“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棒的经历!在我们生命中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太美妙了。正如彼得一直所说的,写一本书,然后整个海洋世界向我们敞开,这是一件奇迹般的事情。很少有作家能享有这种特权。”

他们数十年的海洋保护工作是新纪录片《大白鲨》50周年:最终内部故事》(Jaws @ 50: The Definitive Inside Story)的一部分,该片纪念了这部首部真正的暑期大片,并利用了我们对这些顶级掠食者的迷恋和恐惧。
即使是逻辑最严谨的观众,1975年电影画面中捕捉到的恐惧感也相当真实。海水染红,一条(通常看不见的)机械鲨鱼在海浪中或不知何故在船上吞噬着人们。然而,这仅仅是——对白鲨捕食习性和行为的一种虚构描绘。在看到电影上映后,鲨鱼遭到猎杀的“男子气概”式捕捞的兴起之后,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甚至感到后悔,认为给鲨鱼留下了如此糟糕的名声——尤其是影片中的主要非人类角色,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自电影上映以来,白鲨的数量减少了多达80%。
“我们非常震惊地看到,有些人认为这是猎杀鲨鱼的许可,这让我们非常痛苦,”本奇利说。“我们决定与环保组织合作,开始教育人们鲨鱼有多么重要,并谈论真实的鲨鱼。不是电影里那种25英尺长的虚构鲨鱼,而是长约12到15英尺的真实鲨鱼,而不是那些巨大的怪物。”
[ 相关:《大白鲨》的创作者为何后悔将鲨鱼塑造成怪物。 ]
尽管猎杀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鱼类的冲动有所减弱,但鲨鱼仍然面临困境。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本奇利特别自豪于保护组织WildAid在教育人们了解鱼翅汤的危害方面所做的努力。据该组织称,中国对鱼翅汤的需求已减少了约50%至70%,而在泰国则减少了约37%。然而,需求仍然存在,因此仍需进行更多的保护工作。本奇利还提到了世界海洋保护区的成功,因为在海洋中进行一点点保护工作就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它们确实在帮助恢复健康的海洋,”本奇利说。“海洋保护区就像海洋中的国家公园。如果你给海洋时间休息,海洋物种就能生长和繁殖。然后它们会长大,游出去,你就能捕到更大的鱼,但同时,你也在创造成千上万的鱼。”

纪录片中描绘的《大白鲨》效应的另一面是知识的增加、兴奋感,甚至是对世界鲨鱼的喜爱。本奇利说,电影上映后,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的申请人数增加了30%。整整一代人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开始研究鲨鱼、珊瑚、章鱼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切。
“有成百上千的人对此着迷,并想成为胡珀(由理查德·德莱弗斯饰演的海洋科学家马特·胡珀)或者海洋的兴奋和戏剧性向他们敞开了,”本奇利说。“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积累。我们现在知道鲨鱼在哪里游,我们正在了解它们在哪里繁殖,这非常重要。有了更多的信息,我们就有更多的人着迷并希望帮助保护它们。”

Abby Fligor
在这部本应是怪兽电影的作品中,看到了如此人性化的故事,是这部电影能够流传半个世纪的原因之一。正如恐怖片导演乔丹·皮尔(Jordan Peele)在《大白鲨》50周年》中所说,“恐怖片不一定让你感到不适。”
其核心是一部关于人以及我们如何应对挑战、群体歇斯底里和对未知的恐惧的电影。本奇利最喜欢的《大白鲨》片段不是她丈夫饰演的报道鲨鱼袭击事件的电视新闻记者。相反,她喜欢的是警察局长马丁·布洛迪(由罗伊·谢德饰演)和他的儿子肖恩(由杰伊·梅洛饰演)在餐桌旁坐着的宁静场景。
“当然,有宏大、戏剧性的时刻,但我认为,正是普通人以及人们真实生活的片段,他们各种各样的差异,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这种他们无法控制的威胁,才是这部电影持久的人性和人类力量所在,”本奇利说。“我认为,这才是赋予这部电影持久的人性和人类力量的关键。”
《大白鲨》50周年:最终内部故事将于7月10日(星期四)晚9点(美国东部时间)在NatGeoTV播出。次日可在DisneyPlus和Hulu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