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绿野闪光:寻找蜂鸟》,作者:Jon Dunn。版权所有 © 2021。可在 Basic Books 出版社(Hachette Book Group, Inc. 的一个分支)购买。
一些观鸟者看到蜂鸟在喂食器上感到不安——总觉得这有点太容易了。真正的观鸟应该困难且富有挑战性,是一种涉及艰辛的活动,并暗示着观鸟者本身具有某种优越的品质。真正的观鸟者,在新热带地区,为了观鸟而受苦,并且只能短暂地看到它们。多年来,蚁鹩一直是南美洲观鸟者梦寐以求的终极鸟类——以其隐秘和潜行的习性闻名,生活在茂密森林的下层植被中,对于任何想一睹它们风采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承认喜欢蜂鸟可能会招致那些狂热者的鄙视。蜂鸟?它们太容易了。你只需要在喂食器上看它们。它们很肤浅。
这种轻蔑的态度在近年来有所减弱,部分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播放鸟叫声来获得几乎所有鸟类物种的可接受的视野,而在新热带地区,越来越多的蚁鹩物种现在可以在喂食点得到保证,当地人每天早上都会撒上蚯蚓,而当地的蚁鹩则对此美味表示极大的欣赏。如果其他更朴素的鸟类家族可以通过播放声音或在喂食站被看到,那么在蜂鸟喂食器上寻找可以说是最色彩鲜艳、最充满活力的鸟类家族又有什么可耻的呢?
在我周围发出嗡嗡声和啁啾声的单色雅各宾蜂鸟,它们有一个我必须信以为真的名声,因为它是我自己既看不见也尤其听不见的。我带着除望远镜和相机以外的很少的装备来到巴西的森林。当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行为神经科学家 Claudio Mello 于 2015 年访问该森林时,他带来了一系列灵敏的麦克风和录音设备,这些设备通常用于录制蝙蝠的高频叫声,并且他有一个好奇的假设需要检验。多年前,当他在该地区进行研究时,他听到一种接近听觉极限的刺耳声音——在巴西森林嘈杂的生命声中,他认为这种声音可能来自蜂鸟,而不是昆虫或树蛙。然而,他无法确定——因此带上了麦克风。
Mello 的设备记录到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黑雅各宾蜂鸟确实在发出高频叫声——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大多数鸟类的听觉范围在两到三千赫兹之间。人耳通常能听到一到四千赫兹范围内的声音。而黑雅各宾蜂鸟则反复发出超过一万赫兹,高达一万四千赫兹的叫声,远远超出了任何已知鸟类的正常范围,更不用说一只小蜂鸟了。
这被广泛报道为黑雅各宾蜂鸟发出了世界上所有鸟类中最高频的叫声。严格来说并非如此,正如 Mello 的论文在描述黑雅各宾蜂鸟的叫声时非常谨慎地指出的那样——这一殊荣似乎属于另一种蜂鸟,蓝喉蜂鸟,其歌声中包含一些超过惊人的两万赫兹的元素。然而,没有证据表明蓝喉蜂鸟能听到超过七千赫兹的声音,而黑雅各宾蜂鸟的高频叫声并非其正常鸣唱中偶尔出现的元素——它们几乎完全以超过一万赫兹的频率发声。
因此,我们不得不假设它们能够听到同类的声音,但为什么它们会进化出一种超出其他鸟类听觉范围的叫声呢?
Mello 假设这可能是对它们生物多样性环境的一种适应——黑雅各宾蜂鸟的地理分布范围包括了四十多种蜂鸟,更不用说森林中无数其他的鸣叫声。也许它们进化出了自己独特的频率,一个实际上没有太多背景噪音的频率。已知一些澳大利亚壁虎拥有异常高频的叫声和听觉,而婆罗洲特有的物种——头孔蛙,则完全以高达三十八千赫兹的超声波范围进行交流。如果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能在高频交流中找到进化优势,那么推测一些鸟类也可能这样做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虽然黑雅各宾蜂鸟选择大声呼喊来引起同类的注意,但另一种蜂鸟则进化出了让羽毛来说话的能力。安娜蜂鸟,这种在美国借气候变化之势向北扩张其分布范围的物种,其求偶展示飞行初看之下仅仅是视觉上引人注目——雄鸟会升至其潜在伴侣上方约三十米的高空,将翅膀收拢在身体两侧,然后以快速俯冲的方式向她俯冲而去。他在最后一刻拉起,同时扇动尾巴,并发出响亮的啁啾声。
科学家们使用高速摄像机已经证实,这种啁啾声并非来自其鸣管或发声器官,而是来自它的尾巴。雄性安娜蜂鸟的外侧尾羽有一个后缘的翼片,当空气高速通过时会振动,从而产生啁啾声——鸟类用它们的尾巴唱歌。如果这还不够奇妙,对安娜蜂鸟求偶俯冲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俯冲阶段,鸟类达到的平均速度是每秒 385 个体长,这是任何脊椎动物已知的长度特定速度中最高的。
我一直以为游隼是天空的主宰,但事实证明,一只不起眼的蜂鸟也当之无愧地享有这一称号。这项后一项发现的科学家,伯克利脊椎动物学博物馆的 Christopher Clark,还有进一步的发现。他观察到,在蜂鸟从俯冲中拉起的那个点,它们的啁啾尾羽张开,它们承受的加速度几乎是重力加速度的九倍。这些力是任何脊椎动物物种在进行自愿空中机动时已知的最大加速度,除了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
当然,战斗机飞行员可以借助特殊的 G 力服来帮助他们抵消拉动 9G 的巨大生理影响。而安娜蜂鸟则只有一套由羽毛组成的服装,以及一条令人愉悦的金属覆盆子红色的喉部和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