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年,有 20 家化石燃料公司被揭露为有史以来全球碳排放三分之一的罪魁祸首。虽然普通消费者当然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力做出可持续的选择,但众所周知,真正需要有所作为的是大公司。公司正定期做出降低排放并响应气候变化目标的承诺,但成效各不相同。
在某些层面上,大公司似乎正在采取行动,做出净零承诺以及其他可持续发展承诺。但仔细审视,这些说法似乎还远远不够。根据NewClimate Institute 与 Carbon Market Watch 合作的最新分析,全球 25 家最大公司实际上承诺将其碳足迹平均减少 40%,而不是 100%,或者完全实现“碳中和”,正如它们可能暗示的那样。
“我们看到,公司的头条气候承诺需要详细评估,在大多数情况下,今天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非营利研究组织 NewClimate Institute 的气候政策分析师、该报告的作者 Sybrig Smit在声明中表示。
[相关:埃克森美孚的“净零”目标并未解决其最大的碳排放源。]
作者深入研究了亚马逊、马士基、宝马、CVS 和宜家等公司的碳中和计划,以了解这些公司是否真正证实了其可持续发展声明。他们发现,在他们研究的 25 个品牌中,没有一个获得“高诚信度”评级。马士基“到 2040 年实现净零”的承诺以“合理诚信度”排名最高;苹果、索尼和沃达丰紧随其后,为“中等诚信度”;其余的评级为“低或非常低诚信度”。诚信度评级的方法考虑了排放的跟踪和披露、设定具体目标、减少排放以及对未减排排放的责任。
“我们着手揭示尽可能多的可复制的良好实践,但坦率地说,我们对公司声明的整体诚信度感到惊讶和失望,”NewClimate Institute 的 Thomas Day,也是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在声明中说道。“随着对公司采取气候行动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雄心勃勃的头条声明往往缺乏实质内容,这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和对于指导其战略方向至关重要的监管机构。即使是那些表现相对较好的公司,也在夸大他们的行动。”
在分析的公司中,只有马士基、沃达丰和德国电信三家公司真正承诺对其整个价值链的排放(包括生产产品、运输和销售产品,然后在其不再使用后进行处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进行脱碳。其他一些公司则通过仅涵盖公司用于运营其设施和车辆的化石燃料的直接排放的净零承诺蒙混过关。
根据这项研究,在净零承诺中不包含下游和上游排放,在硬性减排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根据这项新研究,八家公司将通常占其实际排放量约 90% 的上游和下游排放量排除在外。其中五家公司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实际上只会将排放量降低不到 15%。
[相关:如何判断您的可持续投资是否真的有利于地球。]
此外,24 家公司的目标都包含碳抵消,在某些情况下,其气候效益微乎其微。例如,报告发现,三分之二的公司依赖于植树等生物抵消,尽管这方面的实际气候影响仍有待商榷(并且很容易被野火等灾难破坏)。
大肆宣传自身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公司似乎表现最差。联合利华、雀巢、CVS 和宝马都在其网站和广告中宣传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但在报告中未能兑现其“净零”承诺的诚信度。
联合利华的代表告诉 BBC,他们“欢迎对其进展的外部分析,并已与新气候研究所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以探讨如何有意义地改进我们的方法”。宜家的代表也表示欢迎对其气候目标的“对话和审查”。
但是,如果公司真的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它们就需要超越华而不实的承诺和营销策略。监管和公众透明度可以对此有所帮助。
“公司的误导性广告对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实际影响。我们被愚弄了,认为这些公司正在采取足够行动,而现实与之相去甚远。” Carbon Market Watch 的 Gilles Dufrasne 在声明中说道。“没有更多的监管,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我们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行动,制止这种绿色清洗的趋势。”